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章 练手(1 / 2)

遇四、五、六月之先,将画幅赏玩,微见风日,用纸封口,勿令通气。

古书画须在梅雨季节之前,将画吹风晒涼,然后入匣,密封收藏,防止受潮。

燕京自古属北地,倒没有像南方那样潮湿,但是夏秋多雨,也会滋生霉变虫蛀。

易云在丽景轩所看到存放古书画的匣子,都是从故宫库房拿出来的,这些字画年久失修,有的数百上千年与世隔绝,发生霉变也再正常不过。

霉变并不可怕,可怕是因保存不当而再次损毁以至字画消失,所以更需要文物修复圣手们的妙手回春!

温度与湿度,光照、空气等均是导致字画病变的重要因素。热能和空气中的水汽是促进有机质文物质变的一种热量形式,温度的忽高忽低、空气的干燥,都会造成书画纸张中的纤维热胀冷缩,日积月累则影响纸张的抗张强度。

明清时期,故宫中就专门备有一种特制的大木箱,这种箱子外涂血料、披麻,再上大漆,潮气不浸,为了更好的保护古籍字画,皇帝还会命人在涂了漆的大木箱外再加一层锡皮镀上,以纯铜打造外围,然后以铜水浇灌期间,明代称之“金匮”。

到了清代,继承明永乐时期的文渊阁,在乾隆朝大修后最为兴盛,集齐天下书目编纂四库全书,成书后放之阁中,文渊阁遂成为皇室专属的藏书楼,也是存放古籍字画的最佳宝地。

此外,光照也会对纸质文物造成危害。光能越大,辐射热越强,等到时间积攒到一定数值,纸张便会发黄变脆,如果将字画放在太阳光下直接暴晒,这种危害就会加速。

因此,对于古书画,需要修复与装潢这两道工序进行保护,做成册页、立轴或是放置于匣中,都会增加古书画的寿命。

故宫的纸分很多类,譬如传统常用的水油纸,这个都是有人定期去外地找厂家定做的,搭配画芯厚度最佳的宣纸和绵纸,甚至是原本原样、稀世珍品的宋纸。古书画修复者先必须懂得纸的特性,不仅仅是知识的了解层面,更需要一定深度。

但再好的宣纸,也会受到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影响,而产生病变,比如威胁最大的虫蛀和霉变,易云清洗的《绿荫清话图轴》,就是被装裱成立轴的形式,方才保存了下来。

图轴的背面加镶了绫、绢或水油纸为外缘,通过相关过程做成立轴装进木匣。

可即便如此,也难逃霉变和虫蛀的危害,尤其是霉变,这种生长在纸张表面的多细胞丝状真菌,会以颜料和油墨等为养料,进行迅速繁殖,产生有机酸,最终腐蚀纸张……

丽景轩里,一张约5米长的朱红色画案前。

易云戴上白手套和口罩,仔细凝视着面前刚刚打开一半的破旧古画,这次他是全程按照标准操作来。

现在审视的主要是形式、尺寸、用料以及作品的内容、题跋等外观。

旁边的卫双凝则拿起ipad拍照记录,这些电子数据都需要备案,以待修复完成后送检。

易云虽获得精通级洗画术式,但是灌洗法术式众多,而且雾中探花也仅是众多洗画技巧之一。

就目前在书画组乃至整个装裱室来说,单从书画修复中洗画这个环节看,他确实能够凭借这一种技法吃香。

甚至只要一直将此法发扬光大延续下去,也能够最终留在故宫,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可那样一来,也只限于洗画这个区域,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

一位真正的书画修复圣手,无论在洗、揭、补、全哪个环节都是顶尖级别!

依旧是同样的立轴,易云轻轻打开,将画幅紧紧地夹在手卷中间,从天头、引首观察到尾纸。

审色,依旧是第一步。

透过宣纸上的污渍与霉点,易云还是凭借肉眼隐约看出来一些痕迹,到处皆是长短、大小不一的裂缝,有的地方油迹斑斑,有的已然被污染成黑褐色,画芯布满了褶皱,甚至发生了龟裂,根本看不出来一丝曾经的神韵。

不过唯一让易云觉得幸运的地方,是这幅画的品相保持相对比较完整。

画面上。

松竹、青山、翠石、狂风、茅草房,零星凋零的竹叶,以及被狂风吹拂的砂石,都能通过肉眼辨出。

“这幅画是……”

“郑板桥的《竹石》!”

卫双凝显然也认得此画,单调又简明的元素。

即便再不认识画,也有旁边的诗佐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