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1章 征服阿尔巴尼亚(中)(1 / 2)

无论是阿尔巴尼亚人,还是奥斯曼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结束得如此仓促。

主力会战变成了单方面的吊打,事实上他们忽略了一些问题,阿尔巴尼亚的山民们并不擅长会战,他们擅长的是游击,最后葬送他们的并非是一场会战,而是一场伏击。

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战术陈旧、组织松散、情报错误、补给几乎没有、心态急躁

开战前阿尔巴尼亚的山民们几乎集齐了所有不利于他们的因素,相反奥地利军则是以逸待劳,最终以碾压之势取胜也并不奇怪。

不过此时奥斯曼帝国的使者并没有慌张,相反他更加兴奋了,因为这样的惨败一定会激起山民的血性,然后开始不死不休地复仇。

事实也和奥斯曼帝国的使者想得差不多,山民的勇气还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并没有被惨败所吓倒,反而准备向奥地利帝国复仇。

不过这一次他们并没有组建联军,而是部族间各自为战。虽然规模变小了,但是组织效率却有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开始破坏道路、桥梁,焚毁村庄,将老弱妇孺藏到山上,然后在道路两侧设立伏击点准备全力抵抗奥地利军的进攻。

只不过奥地利军并没有继续进攻,反而退到了边界地带。

奥地利帝国的行为显得极为不合情理,因为在奥斯曼人和阿尔巴尼亚南方诸部的人眼中奥地利人应该很急,后者应该想要迅速通过南方群山攻打奥斯曼帝国腹地。

所以他们一开始就错了,弗兰茨压根就没想过从阿尔巴尼亚出兵。

从阿尔巴尼亚出兵即便南部群山中的那些部族都支持奥地利帝国,奥地利的军队也没法保证自己的补给线。

绵延的山路没有铁路,只能靠骡马和人力运输。

如果弗兰茨派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那么为了维持这条在群山之中的补给线就至少需要一支三十万人的补给队伍。

三十万人听起来很多,但是真撒进群山之中也算不得什么。

奥地利帝国此时在阿尔巴尼亚地区的总人口也不过十几万人。

真要向阿尔巴尼亚派遣四五十万人和与之配套物资,那恐怕会变成一笔严重亏本的买卖,对于整个奥地利帝国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再退一万步说,让物资匮乏且身怀利器的山民们整天看着一群群肥羊在自己家门前路过,很难说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弗兰茨并不是战争狂人,他只是跳过了那些无用的拉扯阶段直接开启了最后一步而已。

弗兰茨陈兵阿尔巴尼亚不过是给希腊人站脚助威,并且在关键时刻帮上一把。

虽说希腊人从上到下众志成城,但奥斯曼人对付不了奥地利,对付不了俄国,对付不了埃及,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希腊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反而是阿尔巴尼亚人先坐不住了,因为预想中的大军来袭并未发生,但奥地利帝国精锐对敌对部族的定点打击却从未停止过。

山中的坞堡一直是山民心中的圣地,这些建在险要地带用巨石垒成的中世纪堡垒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都不曾陨落过,它们是山民不可被征服的象征。

山路狭窄、崎岖,重型火炮根本运不上来,轻型火炮又难以造成足够的杀伤,坞堡又每每建在险要位置,所以山民们只要逃进坞堡就不再惧怕任何强敌。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