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2章 一波流带走(1 / 2)

欧阳修神情凝重。

这三重境界论当真振聋发聩,让人折服。

但这样下去可不行。

大宋执天下文坛牛耳。

他们这些文臣更是中流砥柱。

饶是李韬幕后藏着一个“才子阵营”,那也必须要灭了他们的风头。

不然李韬这个文抄公背负骂名不假,那些才子也会顺势在文坛崛起,让天下文人顶礼膜拜。

从这方面来看,他有点明白李韬为何如此自污了。

简直跟他售卖瓷器如出一辙!

天下人无不鄙夷。

瓷器却越卖越火。

雷同的手段。

不同的是,李韬在前方冲锋陷阵,背负所有骂名,然后由大唐执掌文坛牛耳,让天下文人归心大唐。

而现在无疑是在当众造势。

“好狠辣的皇帝!”

想通了这一点,欧阳修向前一步,声音如洪钟大吕:“词和境界都不错。不过我也有一首上元词作,名为《生查子·元夕》,请陛下和诸位品鉴!”

开始了!

开始了!

终于到了针尖对麦芒的时候。

现场的文人无不竖起耳朵,屏息凝听。

哪怕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百姓也看出来大宋的文臣,是要和大唐的皇帝杠上了。

诗词又是他们最擅长之物。

他们若是联手出击,不知皇帝背后的那些才子们能否应对。

虽然李韬这剽窃又自封的荒诞行为,他们也看不下去。

但他们还是希望大唐能赢。

“可!”

李韬微微一笑,波澜不惊。

欧阳修负着手,一边踱步,一边声情并茂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众人一片惊叹:“这并不逊色于刚才的那首啊!”

他们恍然有种文曲星斗文曲星的错觉。

这个段位的大才较量,当真是文坛的一大盛宴。

他们都还在细嚼慢咽呢,柳永道:“柳某不才,也有一首上元词作,可带诸位一观汴京的盛世美景,感受大宋的绝世风华!”

苏轼笑道:“巧了,苏某这也有一首!”

范仲淹不愿缺席:“范某这里也有!二位先请吧。”

柳永道:“你们先来。”

苏轼道:“还是借柳大人之词,让他们先领略一下汴京之姿吧!”

看到他们全都怀有词作,还互相谦让起来,大唐的百官和百姓无不以手扶额,微微侧头。

看不下去。

却又不得不服。kanshu五

这就是实打实,没有半点掺假的才华。

他们这种文坛老诗机,无论到哪国都城,都是可以横着走的。

本来他们以为皇帝背后有才子阵容,开局又那么惊艳,今天最起码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想多了。

大家就是大家!

当世的文坛大家就那么多!

隐藏在幕后的才子们再有才华,又能有几人呢?

别说他们,连李韬都看不下去了。

他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道:“你们这就有点欺负人了!”

“陛下这说的是哪里话?”

柳永胸有成竹道:“您幕后的大才子已经抛砖引玉,我们若是不每人应衬一首,天下文人该骂我们倚老卖老了!”

这就是恃才傲物,文人的嘴脸。

可你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只能干受气。

李韬悠哉游哉地抿了一口茶,淡若清风道:“朕忽然觉得上元节还有些时日,现在吟诵有点早了。不如让各国使臣点一物,我们现场赋诗填词如何?”

这是肚子里没有那么多存货,知难而退了?

“库库库!”

欧阳修、苏轼、柳永和范仲淹愣是没忍住,笑出了猪声。

他的脸皮好厚哦!

都可以糊城墙了!

堂堂一国之君跟泼皮无赖差不多……

“这……”

大唐的文人们也是看得羞耻心爆表。

他还有廉耻吗?

连挣扎都不挣扎一下,就这样换了?

可以他们的段位,换了以后依然不是对手啊!

不出他们所料,柳永笑道:“我们无妨,陛下请便。”

“几位不枉为人臣,甚好!”

李韬朝他们竖起大拇指,然后看向诸国使臣道:“你们有谁愿意点一物?”

方孝儒很有表现欲,向前一步道:“这寒冬腊月,当以咏梅最佳!”

李韬当即看向大宋的四位老诗机:“你们以为如何?”

四人的斗志早就飙上来了,模仿他刚才的语气道:“可!”

明明就一个字,但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在场的大唐文人,都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疼,却又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在诗词领域,他们便是诗词之皇啊!

无论咏什么,他们都可以轻松取胜!

粗鄙又剽窃的皇帝哪怕再邀秦王府的那些学士相助,恐怕都要被一直压着。

这就是绝对的实力!

“唉,又要开始枯燥无味的抄袭之旅了!”

李韬揉了揉眉心,大声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此诗一出,万籁俱寂,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数息之后,又似乎大坝决堤,万丈狂澜席卷而来,将人掀得七荤八素。

他们都震惊了。

不过,并非震惊这首咏梅诗有多好,而是震惊于李韬登峰造极般的厚颜无耻。

稍微读过书的人谁不知道,此乃大宋已故隐士林逋的名诗?

此人隐居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山园小梅》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绝了,尤其是“疏影”和“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的独有芬芳。

世人称此诗为“千古咏梅绝唱”。

而场间的范仲淹曾跟林逋有诗词唱和,了解文坛韵事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这位大唐天子却当着范仲淹的面,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的面,剽窃了林逋的名诗。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