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九十九章 冯锡范论政(1 / 2)

郑经对于让女儿出任自己的秘书郎这件事异常的坚持,自己这个女儿从小由王妃唐婉儿教导,文学功底深厚。

书读的多了,怀疑也就多了,当然不满意自己一直躲在闺房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尤其是郑经禁止唐婉儿给女儿缠足,一双天足的延平公主更是活泼好动,古灵精怪。

每次延平公主没有大家闺秀样子的时候,唐婉儿就埋怨郑经,说女儿现在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都没有就是郑经惯的。

郑经并不否认,不但不否认,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说:“我郑经的女儿就该活的无忧无虑,整天说个话走的路都要拿捏着,活的还不跟个怨妇一般。”

唐婉儿嘴上埋怨着郑经把女惯得没样子,将来都不好选驸马,心里却非常的甜蜜,自己的丈夫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这么多年与自己相濡以沫,只纳了一个自己的陪嫁丫头为侧妃,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女人梦想中的理想夫君,自己是前世修了多少福分才在这一世找到如此的如意郎君。

对于唐婉儿埋怨郑经太宠女儿会让女儿不好找婆家,郑经霸气地回怼,只要我的女儿看上的,就算是敌国王子他爹也给他绑回来。

唐婉儿笑着嗔怪郑经:“大王竟说浑话,听说过强抢民女的,还没听说强抢男子做夫婿的!”

“亏你还读了那么多的书,难道没听说宋人有榜下捉婿的习俗。再说咱们闺女才貌双全,谁能娶到咱闺女那是福分。

若是没有合适的夫婿人选,那寡人就养她一辈子,总好过去人家家里当牛做马。”

“还说妾身没见过世面,您也好不到哪里,公主下嫁到夫家那也是君,夫家怎么敢给气受。”

“婉儿!你觉得若是闺女真过这样的日子,会幸福吗?说难听点儿,夫妻同个房还要受下面的奴婢左右,夫妻双方哪里还能有寻常夫妻的感情。

寡人不希望闺女走大明公主的老路,既然选择嫁人,那就是小两口一起过日子,夫家的公婆一样需要孝敬,端着公主的架子,如何能让人亲近?”

唐婉儿知道夫君说这些话是发自肺腑的,别看夫君对闺女宠溺,对儿子严厉。可是夫君对于闺女也不是放任不管,该有的管教一样不少。

别看闺女活泼好动,可是该有的规矩一点儿都不少,这些年在学堂读书,从来没有透露过自己的身份,和其他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学堂里读书学习。

犯了错误先生一样会进行惩罚,可是闺女从来不会因为受罚而透露自己的身份,以身份压制先生,就连学堂的先生都夸闺女品学兼优,若是男儿身一定是栋梁之才。

凭什么女儿身就不能成为栋梁之才,这世道对女子何其不公也!

当夫君跟自己商量让闺女出仕担任他的秘书郎的时候,唐婉儿从心里是一百个愿意,可是又担心闺女抛头露面,以后不好嫁人。

夫君一句话就让唐婉儿放下心来:谁说女子就必须要嫁人,若是嫁个无赖子,还不如不嫁。让女儿担任秘书郎也能让女儿接触到华夏的青年才俊,说不定就看上了哪个青年才俊。kanshu五

郑经当然知道让女子担任秘书郎一职会出现很多非议的声音,之所以坚持让闺女担任这一职位,就是希望王室能够成为天下表率,让天下人明白,女子凭着自己的本事,一样可以自食其力。

小到纺织女工,大到国家官员,女子都应该有一席之地,历史已经证明,社会越是公平,国家越是进步,百姓越是富足。

————————

冯锡范跟着延平公主进入书房内,郑经已经在书房门口迎接。冯锡范不敢怠慢,赶紧上前躬身行礼:“臣琼州知府冯锡范拜见大王!”

“希范!免礼!你我君臣有日子没见了,琼州如今的情况如何?”

“回大王!其他方面还好,就是棉布的库存压力有些大,主要是因为满剌加方面的货物出现积压,各大海商不敢贸然进货,生怕货物压在手里,回笼不了寸头。

不过对大陆的销售依然旺盛,臣建议可以加大对大陆的销售,将积压的棉布全部销售到大陆去,尤其是北方草原的销售呈现出翻倍增长的趋势。

比起中原的销量来,草原更具有购买力,臣觉得应该让谢永常将互市的范围扩大,开拓更多的商业渠道。”

郑经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道:“这是中原与草原最大的区别,中原百姓以农耕为生,自给自足,就算是没有交易也能生存。

而草原上则不同,草原以游牧为生,他们除了牛羊马匹之外,只能生产一些奶制品,大部分的生活物资都要通过交易获取。

这也是草原为何千方百计也要与中原互市的原因,开了互市,他们又觉得中原的商人太黑心,就会坑骗他们的牛羊。

双方因为互市的积怨越来越深,便会爆发战争,战争一起,中原便会关闭互市,于是草原上就会发现,没有中原商人坑骗他们,他们的日子过得更艰难。

于是中原与草原就这样打打停停地过了几千年,中原弱的时候,草原就会南下中原抢一波,甚至还会鸠占鹊巢留在中原。

可是他们在中原的待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忘记了草原上的生活,慢慢被中原同化,原本的氐、羯、羌、鲜卑、匈奴,这些草原部族慢慢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汉人。

可是人进了中原,草原依然还在,只要草原还在,就会不断有草原部族崛起,走了匈奴来了突厥,走了契丹来了女真,走了女真来了蒙古。

只要汉人无法真正掌握草原,草原上部族还会不断变换,唯一不变的是无论哪个部族占据草原,都会与中原发生冲突。

这是由草原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部族就会发生改变。想要开拓草原的商业版图,首先要将草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里才可以,不然不受节制地向草原输送物资,等到草原兵强马壮之时,最后倒霉的肯定是我华夏百姓。”

冯锡范没想到自己提了一句草原,就引来华夏王一番长篇大论,看来大王对草原的怨念颇深啊!

对于大王的怨念,冯锡范不是很理解,一个福建人为何这么在意草原的情况,若不是知道大王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还以为大王在草原受过羞辱。

“大王!臣明白千年以来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就是草原,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西夷来到东方,臣认为华夏的危险已经不再是草原,而是海洋。

这些西夷能够跨越万里海波来到华夏,没有一个人是善男信女,这些人万里而来,没有好处可不愿意回去。若是我们自废武功,早晚有一天西夷不仅仅是打到我们的沿海,甚至还会从沿海登陆深入内陆。”

“在这一点上,寡人与希范是英雄所见略同,这个观点其实我们的先辈早就提出过,只不过被当权者当成了耳旁风。”

“是谁说过?”

“三宝太监给宣庙的奏疏曾经说过: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郑和在后世声望非常高,可是在这个鄙视宦官的年代名声并不明显,不是研究史料之人,很少有人关注。尤其是冯锡范这种官宦子弟出身的人,更是不可能关注一个阉人的过往。

在读书人眼里,阉人除了祸国乱政之外,不会干别的事,因此冯锡范对三宝太监的事迹知之甚少。而郑经却不同,郑家海盗出身,对于历代航海的先贤都有研究,因此对于郑和的过往非常清楚。

“臣明白了,这就是大王为何不先统一天下,而是先在南洋攻略,将南洋各地的西夷赶走,这么做的第一目的就是确保我华夏外围的安全。”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