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二百零七章 我们的幸福(大结局)(2 / 2)

楚彬的生意不错,连带着整个成都城食店里的火米都是白吃。后来有范成大在《离堆行》中写道:成都火米不论钱,丝管相随看蚕市。更将成都火米推广开来。

楚彬与罗氏倒也做到了相敬如宾;与魏玉芬如路人一般,爱恨皆休,只保留着彼此的名份;春意留下的儿子体弱多病,交由罗氏照看;楚彬将花语阁改名为悟楼由素娘独居。

素娘心知楚彬是疑心春意的去世,自己准备好的一大堆理由,奈何楚彬根本不问;主动去哭诉,楚彬连听都不听,最后只能乖巧地呆在悟楼等待机会。

陈文竹与楚彬、魏玉芬断了联系,同罗氏反倒惺惺相惜,日渐亲厚。

高子青常有应酬,遇到楚彬时两人也会客套几句,少年情义到最后不免流于点头之交。

陈文竹与高子青忆起羊马城外五个人游戏嘻闹的情景,常会感叹世事难料,让陈文竹最为遗憾的是了无音信的兰羚,成都城外一别便是一生不能再见。

陈文竹再没有提起过要回泸州,大哥陈文林与她偶有书信往来。那年姊妹四人不欢而散后,陈文兰去了渝州,隔上两年有渝州的车马行带着她的书信到崔姐处收敢房租,崔姐无心打听,见信给钱就是。

陈文松分管泸州下属五个县镇的税收,也算有头有脸吃官粮的人物;陈文林在大柳镇开了自家的食店,陈文山依旧替他做下手,日子都过得不错。三叔三婶相继过世,最后随着二孃的离世,父辈的恩恩怨怨彻底掩在了黄土之下。

陈文竹想起大哥说过:等我们都老了,大家坐到一起能心平气和时,再来说说过去的事。不知自己兄妹还有没有坐到一起的机会?

又是一年中元节,高子青在酒楼宴请掌柜和管事们吃饭,吃饭回来将带回来的烤鸭递给陈文竹,“你尝尝,我吃着觉得好吃,特意让人给你做了一份带回来。”

陈文竹拿手抓了一块尝了下,笑着说:“是不错。他们灌你喝酒了?一股酒味。”

高子青笑着拧她鼻子,“什么都瞒不过你,我就喝了一杯,坐着听他们聊天。”

“一群大男人聊什么?”

“成都城传疯了,鲁木匠的儿子高中探花。”

“哪个鲁木匠?”

“小时候咱们捡木头,知府女儿砸家具,砸的就是鲁木匠做的。”

陈文竹这才想起,“是他啊,后来听说去汴京敲登闻鼓,告倒了尤知府。他倒是命好,养了个好儿子。”

“这儿子可不是他养的,小的时候拜给朝廷重臣李元修李大人做义子,改了姓名。”

陈文竹想起李元修与尤知府的恩怨,开口问道:“你可听说鲁木匠的儿子为何会拜到李大人膝下。”

“说是当年李大人来成都查尤知府的案子,鲁家感念李大人为他家申冤,便让小儿子追随李大人,李大人喜欢鲁木匠的小儿子聪慧可爱,将他收为义子。”

她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更觉得是李大人先答应收鲁木匠的儿子为义子,教他读书识字考科举。鲁木匠才会拼着挨板子也要告尤知府。”

高子青点头赞同,“要是阴谋一点来看,李大人为着报仇抓住机会,许诺收下鲁本匠的儿子为义子,日后扶助他走仕途。以此让鲁木匠进京告状,确实更有可能。”

“我记得李大人当年中的传胪,如今义子高中探花,却不知他自己的儿子如何?”

“都说李大人一生未曾娶妻,膝下只有这个义子李忆清。”

“你刚才说他的儿子叫什么?”

“李忆清。怎么了?”高子青疑惑地看着她。

“给我娘上坟的时候,你可能没注意看,我娘姓丁名清,时是辈份,全名丁时清。”

二人相看无言,陈文竹感叹道:“娘这一生终有一人未曾令她失望,只可惜李大人免不了一生孤苦。”

“也许他自己并不觉得孤苦,有些人终其一生未遇一人可付心,有些人一生未得一人心。”

陈文竹看着高子青,在他的眼中见到自己站立的身影。

能够遇见他,是自己最大的幸运,世间上的男女成千上万,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两个人都不是最好的,在一起却是最合适的。交付出的心能安放到彼此身上,有对方珍视,相信两个人的未来依然会有许多坎坷,但牵着的手一定能相扶着走过。

正如他所说:人生哪来的十全十美、万事如意,不过是快乐大于悲伤,欢喜大于忧愁就算好。你我在一起,好的远多过不好的,这就是属于我们的幸福。

结尾感言:

此书不算构思,从提笔计起历经五个多月,终于完结了。当最后一个句号敲下去的时候,心中感想颇多,一时倒不知该从何说起。

《竹马青梅长相随》是我写下的第一本书,文字与情节安排上免不了晦涩稚嫩,写到最后自我感觉流畅不少,这也算是一个收获。

此书的成绩一直不太好,导致心情起起伏伏。感谢大家的推荐与收藏,更要感谢各位的打赏、订阅,这些都是我处于低谷时支持我写完的力量,最后真诚地说一声:感谢您们!是您们让我坚持写到完结,算是给各位读者以及我自己一个完整的交待。

新书已在酝酿之中,这次不想像《竹马》一样过早发表,以致中期被情绪影响,打算等写出大部分后再推出来。谢谢。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