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引子(1 / 2)

引子

公元2043年7月13日。

天空布满乌云,层层叠叠堆满了对流层,高耸处,就像青藏高原上的雪峰。

一架全新“湾流”旗舰型g850商务飞机,已穿破云层,以亚音速巡航在万米高空。

流线型的机身,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银灰色的光。

机身下,云层翻腾起伏绵延着,伸向广袤的天际。

机舱内,同样是一派夕阳映照的温暖氛围。

这氛围是这架私人飞机里,顶级的生物钟照明功能,配合舷窗外,重现日落的效果。

使机舱内,一直与所在时区同步,以帮助乘客顺利过渡时差,减少了长途飞行带来的不适。

此刻,休息区松软的真皮沙发上,中联(国际)生命科技股份公司的新任董事长,38岁的陈平先生,正悠闲地品着空乘小姐为他现磨的、原产地埃塞俄比亚希达莫的阿拉比卡咖啡。

这咖啡,野生种植,手工加工,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芳香。wΑp

陈平尤其喜欢那甘香之中泛起的柠檬似的酸甜,像极了非洲原始部落的粗犷、奔放。

做为陈家事业的继承人,他毕业于米国藤校,专攻ai智能与脑科学结合研究。

取得博士学位后,冲破米国的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协助父亲打理公司。一步步从实验室主任到技术主管,直至总裁。

妥妥的高帅富加海龟。

半年前的董事会上,公司原掌门人的陈父退居二线,他顺利接任这家在国际上技术领先的ai智能与脑科学工程龙头公司的掌门人。

说起ai智能与脑科学工程,可能比较拗口,翻译成白话就是:生命永生工程。

那是三十多年前,由上百名科学家提议和参与美其名曰的“阿凡达”计划,借助ai技术,将思维上传给电脑,借助生命维持系统进行意识转移,以实现生命的永恒。

提议是一回事,研究又是另一码事,而形成产品能力,更是难比登天。

全球超过五百家公司,个个摩拳擦掌,投入巨资,疯抢顶尖的科学家,力图在这一赛道上取得领先优势。

业界一致认为,若想取得成功,公司不仅要有高瞻远瞩、领先全球的技术领导能力,更要首先推出性能稳定、技术可靠、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产品。

在这场比拼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和资本密集的领域,十几年来,城头不断变幻大王旗,很多科技巨头折戟,几十家万亿市值的公司,灰飞烟灭。

恰恰在这异常激烈甚至残酷的高科技竞争中,“中联”公司,原本一家不起眼的华资本土公司,默默地耕耘,广揽天下英才,经过两代人数千名科学家的努力,终于在几个月前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在陈平的主导下,“中联”公司抛开了传统的“阿凡达”技术路线,创新性地将“脑机”与体内“纳米机器人”、干细胞培养“义器官”生物基因工程三者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生命科学技术体系。

所谓的“脑机”,就是通过感应设备,将人的意识上传量子计算机系统,使人的思维完美地植入到生命保障体内,实现了人的意识和灵魂,即使离开肉体,仍能继续延续,甚至进行时空穿越。

通过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体内,使之成为体内循环的一部分,负责日常维护人身体器官功能,修补受损细胞,甚至接管免疫系统,提前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使身体尽可能延长使用期限。

借助干细胞培养“义器官”,则是用自己年轻时的干细胞做种子,在体外培育一些组织器官,来替代病变或衰老的身体器官。

这三种技术,各有利弊,又殊途同归。任何一项的进展,都意味着在不同程度上延长人的寿命;如果全部完成,就可以实现人类永生。

世界各国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技术革命的意义,已经超过人类进化以来全部智慧和技术的总和,是生命的全球性升级战役。

绝对的重要性,往往意味着绝对的难度,就像爱因斯坦相对论中预言的引力波,需要百年的时间进行验证。

可以想象,这一领域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密集度,竞争异常激烈。

同样,不出意外的,三个路径都分别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一些大国举国之力,挖人才墙脚、搞技术保护、学科封闭,甚至无底线使用国家权力遏制对手,以期在这次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达到控制全球的目的。

“中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像埋头深山里苦修盖世武功的高手,另辟蹊径,依靠传统文化和创新技术,终于在核心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

在“脑机”领域,公司发明了一种依托生物电的脑回路记忆系统,人们只要将它戴在头上,依靠大脑思考时产生的生物电自然供能,即可随时记录意识,解决了长期困扰该设备的芯片供电问题。

同时,该系统又是一个虚拟日记本,每天同步记录着人的思维和意识,包括梦境。

而且可以实时更新,解决了其他公司仅仅将脑波通过感应装置机械地上传到电脑,无法与意识同步和意识本身进化的问题。

这无疑是一个完美的人脑链接仪器和一套维系脑组织不死的系统,使人的意识在人体外得以延续。

就像公司宣传片里说得那样,“从此,每个人都可以保存和延续灵魂。”

而“中联”公司的体内“纳米机器人”,更是摒弃了传统的植入或注射方式,仅通过口服胶囊,即可输入体内,对相关病原体实施靶向攻击,比第一代的产品功能强大了1亿倍,使下一步攻克癌症等不治之症,成为了可能。

至于借助干细胞培养“义器官”,这在当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中联”公司攻克了这些“义器官”经常出现的,与人的活体生物组织相斥以及与类生物神经网络兼容的技术难题。

这种突破,虽然是极细微的,但却是革命性的。其技术领先处,恰恰将三个层面的技术,进行了某些改进,并将之有机结合,虽然只较其他国家的同行们,领先了一小步,但,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就是如此。

“中联”公司宣称,待相关技术进一步成熟稳定,未来十年内,在理论意义上,可实现人活到300岁的目标。

虽然,距离长生不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已是人类跨出的挑战生命极限最重要的一步。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