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二十二章 击掌为誓(1 / 2)

汉代原生猪种有多少呢,李孟羲不太清楚。

据说,水稻专家在野外寻找野生水稻的时候,说随着发展和环境恶化,野生的稻种,越来越少了。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物种数量是朝越来越少的趋势变迁的。

大致就是说,时代越久远,物种种类越杂。

可能,汉代有三十种比较常见的猪种,到了明代,中原本土的常见猪种,就只剩十种了。

到了现代,本土猪种就剩四五种了。

那就是说,李孟羲若是想在汉代进行大规模的育种,生物种类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如果有三十种不同的猪类可供选育,最终,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或许,真能培育出一种性价比极高,经济效益也极佳的猪类。

到时,只凭借选育猪种这一项成就,便可名传史册了。

纵然,儒家人看不上育种技术,但是,到了科学辉煌的时代,时代会给予公正。

猪可培育,难点只是要有人力物力。

专业的农业科学家完不成的事,李孟羲觉得自己可以完成。

为何?

因为专业的科学家也需要资金支持,育种是庞大的系统,没有资金支持,一个人单干,极难能出成绩。

而李孟羲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他有信心在日后,有足够的权利调集人力物力。

只这一点能随意调集人力物力的能力,就是很多科学家所没有的。

种猪可以培育,虽然难度极大。

难度大在,饲养猪的成本高,和育种时间长。

猪可以育种,鸡鸭就更容易了。

猪一年一胎,一胎七八个猪崽儿。

而鸡鸭,一年百十个蛋,其中受精卵假设有一半,也就是能孵化五十个雏鸡。

而鸡鸭从雏鸡到成年,两三个月,足够。

也就是说,猪一年仅可杂交一代,鸡鸭一年可杂交四代。

再比较其他成本。

从各地把不同种类的猪运到一处,猪那么重,运输成本极高。

而鸡鸭运输起来,简单多了。

鸡鸭育种,比猪更容易出成果。

鸡可分肉鸡和蛋鸡,一种长肉快,一种产蛋多。

而具李孟羲所知,好像在二十一世纪,日常见的鸡种之中,没有一种产蛋多同时又长肉快的种类。

猜测可能是决定生长和决定产蛋的这两个基因,是无法共存的。

在古代,鸡蛋重要呢,还是鸡肉重要呢。

李孟羲认为,是产蛋比较重要。

假设,肉鸡两个月,可长到五斤,平均六天产一只蛋,蛋重十克。

而蛋鸡,三月可长到五斤。

平均三天产蛋一只,蛋重十克。

那么,养肉鸡,两个月,可得鸡肉五斤,蛋十个,100g。

平均每月,得鸡肉25斤,蛋50g。

养蛋鸡,三个月得鸡肉五斤,得蛋二十只,300g。

平均每月,得鸡肉16斤,蛋100g。

三个月的比较,肉鸡有产肉优势,蛋鸡有产蛋优势。

李孟羲不知鸡肉与鸡蛋价钱几何,暂时无法算出在三个月时间长度的比较下,到底是养肉鸡赚钱,还是养蛋鸡赚钱。

但是,时间继续向后推。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