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七章 刀盾术(二)(2 / 2)

依然是手把手的教,如同对待自家子侄一样耐心认真。

“盾面不必笔直,上倾下斜为最佳,与敌角抵之时,手腕之力不足,前臂可一并支撑。”

说着,关羽拿过山字盾,亲自给李孟羲示范。

关羽拿盾,也是左手,李孟羲看的分明,他看出了自己和关羽各自拿盾方法的差异。

李孟羲发觉自己拿盾时,拳峰正抵在盾面上,五指握住盾背面的横杠,以此持盾,盾面与拳峰垂直,也与手臂垂直。

关羽则不然。

为了让李孟羲看清楚持盾的技巧,关羽特意尽可能的放慢了动作。

只见关羽伸掌,掌心正对自己,掌背对盾,然后摊开手掌,手掌插入盾上镶嵌的横杠之下,再后,屈掌握实。

迥异的手法,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关羽反手持盾,盾不仅握的更紧,整个小臂也与盾面贴合,如此一来,支撑盾的就不是单单手腕了,而是手腕和整个前臂。

(原来,盾是这样持的……)李孟羲心下恍然,他觉得自己懂了。

“我明白了。”李孟羲嘿嘿的对着关羽笑了一下。

关羽示范完毕,李孟羲自然要自己模仿一下。

摊开手掌,手掌正对自己,把手插入盾背横杠,手掌握紧,微调姿势,完毕。

模仿了下关羽,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模仿,像模像样,要点具到。

关羽满意,微微点头。

换了持盾方法之后,再试,关羽同样的一掌对着李孟羲拍出,李孟羲举盾格挡,啪的一声,盾牌上传来了巨大的力量,关羽力量比上次更大,然而李孟羲手臂和手掌同时发力,稳稳的抵住了冲击。

前后对比如此强烈,李孟羲感觉受益匪浅。

“孟羲,可知为何用盾之法,要以上倾下斜为最佳?”关羽手捋长须,面似含笑,出言又问。

上倾下斜,即,倾斜,盾上方向里斜,盾下方向外,盾成向里的锐角。

大人发问,小孩儿得认真回答,李孟羲皱眉想了片刻。

(倾角?这我熟啊!)李孟羲心中所想,觉得关羽的问题很好回答。

主战坦克的车首装甲也是倾斜的,目的是倾斜的装甲有更好的防弹外形,同等装甲厚度下,倾斜的装甲有比垂直装甲更高的跳弹率。

盾牌不用防穿甲弹,区区硬木蒙皮的木盾也防不住口径125的滑膛炮,所以……

“其因有二,一是,曲臂擎盾,手臂自然弯曲向里。盾与臂合,自是上擎下斜。”

“其二,盾身倾斜,利于把敌人的攻击向上滑开,还有……弹开箭支?”

直箭射向直立的盾牌,一定会射进盾牌。战场情况复杂,乱七八糟的箭道都有,如果箭的入射角度小,而盾牌又斜,那很有可能,箭头撞在盾上,跟打水漂一样,噌着盾就飞了。

虽说木盾质软,箭头滑飞的可能性很低,但相比直持盾牌,斜持盾牌无疑有更好的防护性能。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