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0章 幼主终亲政(1 / 2)

当桓温三人新年时在临漳涉险,期盼黑夜再长些,好逃出城去时,大晋宫城里却有一个人在盼望着黑夜快快散去,黎明快快到来。

因为,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照耀进宫城,就是自己乾纲独断的时刻。

五年的等待,成帝终于等来了亲政的日子!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次朝会,也是自己亲政的第一次朝会,所有的皇室后族要员,朝堂重臣,还有大州大郡都要来朝,聆听自己的圣训。

天刚放亮,式乾殿上人声鼎沸,个个喜气洋洋,文武分班站好,静候着成帝的到来。

众臣抬眼望去,庾太后象征临朝听政的御座已经撤走。

一张小小的御座,事关成帝的皇权,事关庾家的私权,事关天下苍生的公权。

太后懿旨:“奉先帝遗诏,皇帝已至亲政之年。礼成后,择日祭祖,以告慰列祖列宗。即日起本太后正式归政,不再临朝,钦此。”

尚书令庾亮领班,三拜九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拜礼毕,庾亮出班,展开黄绢,朗声宣读成帝的三条亲政内容。

听民意:京师宣阳门外设谤函,举国臣民均可上书评议朝政;

举贤才:各王公各宗室,各文武群臣,各州郡,均须向尚书台举荐有才有识之士,文能兴国,武能安邦,有一技之长者皆可举荐;

亲籍田:古制,天子籍田千亩,诸侯百亩。今岁春耕,皇帝将执耒耜,亲耕籍田,以奖劝农桑,化育臣民。

“人臣者,以进贤为功;君者,以用贤为功。”

成帝急切盼望贤才,在亲政纲要中浓墨重彩阐述了举荐贤才的要义。

“朕刚刚亲政,学识有缺,资历尚浅,朝廷诸事还要仰仗诸位爱卿。古人所谓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还望各位不吝赐教,勇于进言。”

成帝做了个开场白,顿了顿,第一眼就望向一直低头不语的王导。“老太傅,请先赐教。”

相对于庾亮的沮丧之色,王导受宠若惊!

“老臣惶恐,岂敢言赐教二字,陛下亲政三事,老臣深表赞同,必将全力敦行。可老臣以为,陛下目前尚有一桩大事要做,这不仅是老臣所想,也是天下臣民共同所想!”

“老太傅,快说。何等大事,朕居然毫无察觉?”

“陛下既已亲政,该早日大婚,迎娶皇后,为天下表率。老臣以为,可令重臣命妇,挑选豪门显贵之女,以供遴选。”

“是啊,是啊,老太傅言之有理,这才是当朝头等大事,臣附议。”众臣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众卿之意,朕明白。不过婚嫁此事,尚需征求太后,再做定夺。”

“陛下,太后旨意,择日祭祖,不知陛下圣意如何,望尽早示下,尚书台也好早作打算。”庾亮被王导抢了个风头,赶紧抢着进言。

祭祖当然是去琅琊山的琅琊王祠,至于何时为宜,成帝并不着急,等过些时日,待朝中诸事安排妥当后再去不迟。

“陛下!陶侃刺史从荆州呈来辞表,坚决辞去本兼各职,就连朝廷赐予的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也婉言谢绝。他说已经收拾行装,携带一家老小回老家休养去了。”

成帝闻言五味杂陈!

对陶侃,他看不清,既有大功,也有大过。既有私心,又有公理。既疏远,又亲近。既有好感,又有忌惮。

亲政之后,如何对待这位手握重兵的三朝老臣,他还真是拿捏不定。

但眼前的这份辞呈,彻底消除了对他任何不利的印象,也为自己大刀阔斧的亲政之路扫清了一大障碍。

成帝打心眼里感激陶侃,说到做到,果然是个信诺之人!

防守西陲的老臣请辞了,防守北边的老臣该怎么办了?

散朝后,成帝拉着郗鉴,关切道:“老爱卿,陶侃大人请辞,你怎么看?”

“陛下,陶侃明事理,识大体,知进退。早就听说其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如此全身而退,既可保持家业,又可保住子孙的前途,不失为明智的选择,陛下莫负了陶大人的深意啊。”

郗鉴为荆州宽怀,也为自己感伤。

“陛下,老臣此次进京,一来是恭贺陛下亲政之典,二来,老臣也准备请辞,乞骸骨,归田园,望陛下恩准!”

“爱卿休提,朕断不会允诺。想当初,先帝托孤的五位辅政重臣,一个病故,一个惨死,一个卸任,如今你再请辞,朝廷梁柱颓损,大晋江河决口。爱卿莫非觉得朕愚钝,不堪辅佐?”

郗鉴慌忙摇手!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