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5章 东堂泪滂沱(1 / 2)

接过一旁王内侍送来的诏书,王导详加浏览。

“朕以眇身,身登大宝,然而不能光阐大道,乃至叛贼滔天,社稷危逼。温公举勤王大旗,五州响应,元恶授首,王室危而复安。今追赠公侍中、持节,公如故,赐钱百万,布千匹,谥曰忠武,祠以太牢。”

王导热血上涌,激动万分,成帝对温峤的追赠和谥号一点也没有吝惜,胸襟开阔,厚道大度。

他不由得想到,自己将来身后,成帝必也不会亏待。

因为成帝说了,自己勤劳国事的时间比温峤更长,成帝这是委婉的给自己一个死后的承诺。

“老臣代温大人叩谢陛下隆恩,老臣愿往!”

“好吧,三日内,择日前往。”

“陛下,那尚书台之事?”

“丞相放心,离京期间丞相职责由何充代为处置。哦,对了,庾亮也调回京师,和何充一起协理朝政。”

成帝双唇轻启,声音并不高,可在王导听来,比震天的响。

他明白,该来的终究来了!

犹如晴朗的冬日,响起了惊雷,刚刚接诏时的热血上涌,倍感恩宠,竟然是以庾亮的返京作为代价。

不过,这能怨成帝吗?不能!

成帝已经给了足够的台阶,足够的机会。成帝把自己捧上高高的神坛,是自己一脚踩空跌落下来,只能怨自己!

王导不敢抬头,怕成帝看到自己眼神中的自责、无奈、不舍还有绝望,打败自己的不是陶侃和庾亮这样的对手,而是自己。

这是一个信号,清晰的信号,王导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了!

“陛下,老臣前往江州之前,还有一事放心不下。今年暑月一直就要清理的先帝寝宫东堂,因老臣倦怠,至今未得空,里面有诸多尚未存档的机密文书,老臣须亲自整理。”

“老爱卿对先帝的拳拳之心令朕动容,那就有劳了!”

与周边高墙明瓦的建筑相比,被遗忘在宫城一角的东堂显得寒酸,几年以来一直没来得及清理,今天终于等来了王导。

明帝为人勤政,常常通宵达旦,在此处理政事,还常常约见自己这样的老臣,可惜上天妒忌,早早驾崩。

门锁锈迹斑斑,墙壁上的部分饰物已脱落,斑驳一片。

进殿后,王导发现墙角门后都已被蛛网占据,案几上,木栅栏上,全是一层厚厚的灰尘,地上堆积着明帝御批过的奏折文书。

王导一声吩咐,尚书台一些属员开始动手清理,先行归类,清点后统一归档。

他漫不经心,亲自动手收拾,这里面,每一封奏折,都让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明皇帝的音容。

正收拾时,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

封册上注明的上书人是桓彝,时间为太宁二年,正是王敦叛乱的那一年。

这里面会写些什么?

那个时候正是乌衣巷王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王导还清晰的记得那个晚上,大雨滂沱,王家百余人跪在式乾殿外,等待朝廷发落。他泪流满面,恳求桓彝在明帝面前为王家陈奏几句,可桓彝拂袖而去。

等桓彝乘着酒兴从里面出来,王导再次低三下四,询问明皇帝的态度,桓彝喷着酒气说了一句“除非上天开眼”。

王导记忆犹新,所以才有了后来极力报复之举。

他焚毁朱雀桥,逼迫桓彝逃回宣城,而被韩晃追赶;他密令江播,暗通叛军,出卖了桓彝,之后又处处迫害桓温,还将桓秘下狱。

眼前的这份奏折里,肯定写满了针对王家的阴狠恶毒之语。

王导乘人不备,悄悄藏入袖中,走出了东堂。他躲开了众人的视线,拧掉蜡封,倒出文书,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皇儿,你舅舅主意可行吗,王丞相怎么说?”

成帝来到崇德宫,略有不安,庾太后当即关切的问道。

“他丝毫没有犹豫,满口答应去江州。当朕说出庾亮舅舅回京一事后,他迟疑了片刻,很快就恢复了冷静,或许他早就想到会这样吧。虽然如此,但朕还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悲凉。”

太后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从他忧郁的表情就看出来,他心底里还有一些不安和不舍。他或许在抱怨母亲,或许在怨恨庾亮。

那一次的伤害,已经在他内心刻下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但是有母亲在中间生拉硬拽,逼迫他强颜欢笑,作为母亲的又怎能忍心?

而几个哥哥抓住了她的软肋,动辄抬出已故的父亲。作为女儿,无法拒绝父亲的遗嘱,而作为母亲,更不想强迫自己的孩子!

“皇儿!”

庾太后走进成帝身旁,把他轻轻揽在怀里,母爱的暖流洋溢全身,母亲已经许久没有抱过自己了。

自己皇权在身,至高无上,万民敬仰,百官叩拜,但他们敬仰的是自己的权势,叩拜的是自己的御座,并不是司马衍这个人。

而抱着自己的这个人,才是世上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