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1章 西风江上来(1 / 2)

陶侃闻言,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案几上的砚墨飞溅出来。

“狼子野心,他这是要把荆州和朝廷隔开!今后无论建康发生何事,我荆州水军只能望江兴叹。没有了水军的存在,荆州还能称之为长江堡垒吗?”

最令陶侃绝望而伤心的是,西边的蜀人若是来犯,自己胜了还好,如果败了,沿江撤退的通道被堵死,岂不是要任人宰割?路贼奸谋,当自己可欺!

路永的确是咄咄逼人,江州刺史的位子还没坐热,就要一吐胸中愤懑,大报私仇。

路永属于睚眦必报之人,当年他的侄子大疤眼陷害刘言川,被桓温戳穿,他不教训自己的侄子,反而要杀害桓温,这么多年来,还是狗改不了吃屎。

他怀恨在心的是,当初陶侃勤王时曾主张处死叛军俘虏,一个不留。后来又和殷浩设计,挫败其暗杀管商的图谋。

为报私仇,他在两州交界的江底下暗做文章,王导以为操之过急,开始并不赞成。

但路永翅膀硬了,不听劝阻,王导无可奈何被迫上了路永的战车!

“司马听令!”陶侃恼羞成怒,决定奋力反击。

“属下在!”

“趁路永狗贼的障碍还未成形,速派水军一万,舰船百艘,沿江而下,停靠江州码头待命。另派步骑两万直下江州,水陆并进,我倒要看看路永为何如此欺人太甚!”

长史敦劝道:“刺史大人,地方上的纠纷应该奏明朝廷,待尚书台定夺。如果悍然出兵,恐引起骚动,对大人不利啊。”

“还定夺个屁!这里面恐怕就是尚书台的主意,再等他们定夺的话,路永的刀就架在我陶某的脖子上了。休得罗唣,所有罪责,本州一人承担。等我们兵至江州,生米做成熟饭时,再派人回京禀报。”

荆州大军,悍然水陆东下,这下不得了了。

“荆州刺史陶侃起兵叛乱了!”

“大晋真是多灾多难!”

“就是,才消停几年,百姓又要遭殃了!”

“是啊,你说荆州怎么了?当年王敦造反时,也是荆州刺史,现在轮到陶侃造反,他还是荆州刺史。”

建康城南秦淮河畔,茶馆中,酒肆里,还有道旁的柳树下,百姓商旅在街头巷尾互相议论。

坏事传千里,陶侃造反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师,也不知这些消息的源头来自哪里,是谁传播出去的?

成帝接到这个噩耗,是在崇德宫探望庾太后时。

他已经登基第五个年头,从坐上龙椅左顾右盼,群臣参拜时茫然不知所措,经历了苏祖叛乱,被叛军劫持,差点酿成国丧身死江山易主的结局。

再过四个月,明年开春即可亲政,恰恰此时太后突然染疾,昏昏沉沉茶饭不思,几日下来花容憔悴,鬓发蓬松,脸消瘦得露出了颧骨。几名太医轮番诊疗,始终无法确诊,似近大去之期。

成帝心疼的看着母亲,深为担忧,然而王内侍匆匆跑来的脚步声更是让其胸闷上火!

江州加急文书,称陶侃反叛,三万大军正向江州进发。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让他五雷轰顶,半天才醒过神。

安生日子才过上一年多,怎么又要生事?

成帝气咻咻道:“传旨,召丞相等人,午后式乾殿议事!”

然后,他望着庾亮庾冰兄弟,吩咐道:“两位舅舅先照看一下,朕还要去准备准备,朝会你们一道参加吧!”说完转身就走。

他似乎感觉到,两位舅舅的神色哪里有些不对劲,他们似乎并不像自己那样慌张,然而政事紧急,也没有细想。

阶下,王导,何充,司马昱,还有庾亮兄弟在列。

庾家兄弟是恰逢其会,听闻太后妹妹凤体欠佳,便以探望为由乘机返回建康。

庾亮现在非常倚重庾冰,认为他做事果敢,计策也多。而老三庾翼勤于政务,为人相对而言耿直,无意于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

“陶侃调集三万大军,两路进逼江州。路永调兵遣将组织抵抗,战事迫在眉睫。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事发突然,众臣惊呼一片,竟然不知所措。

王导打破僵局,胸中似乎是早有预见!

“陛下,依朝廷法度,州郡军士跨境,皆须请旨而行,除非敌寇入侵迫不得已。现在新政大兴,海内升平,并无战事,陶刺史如此行事,若无充足理由而开此先河,对朝廷殊为不利。”

王导有理有节,义正词严。

而群臣皆奏报,大晋境内,并未接到任何战事的回报,从而也否定了陶侃出兵别州的理由。

王导见此,话锋一转,认为当下既无战事,而皇帝也未授予他假黄钺或持节之权,那就是师出无名。

擅自调兵,本来就有僭越之嫌,如今围攻江州,仅此一条,就可按叛乱论处!

“老丞相也认为陶爱卿是起兵反叛?”

成帝打量一下王导,颇有深意的问道。

“奇怪,现在京城百姓都传遍了,说陶侃反叛。连朕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百姓怎么会知道的呢?而且言之凿凿,直接定性为反叛?”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