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5章 深闺知天下(1 / 2)

在一招一式的对攻之间,桓温也察觉到了石闵的这种变化,二人各怀心思,似乎达成了默契,都没有再举起兵刃,而是互相对望,琢磨着。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喊杀声,正是刘言川率领的一千人。

他在山麓苦等多时,未等到落荒而逃的赵兵,反而等到了惊慌失措的山寨游骑,闻讯后赶紧率人前来救援。

他不放心,还把老三带领守山的部分兄弟也带了过来。

纵然如此,赵兵仍然占据优势,而且刚才撤退诱敌的赵人也远远杀了过来。

形势对山寨非常不利,桓温和言川还在寻思如何安全撤围的计划,这时,有人高喊了一声。

“撤!”

奇怪的是,这句话不是占居下风的桓温所喊,而是处于优势的石闵!

桓温懵了,吃不透对方的心思,为何形势一片大好却还要撤兵?反正他见到,石闵双腿一夹战马,率领骑兵迅疾撤出阵地。

他实在感到纳闷,然而,就在和自己错开身形的一瞬间,石闵意味深长的伸出左手,朝着桓温竖出了两根手指!

石闵等人撤出后,精疲力尽的众兄弟才松下一口气,庆幸今日没有全军覆灭,带着劫后余生的心情,懒懒散散向山寨走去。

天,已经黑了!

悄然拉下的夜幕,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大幅降低了他们对周围的判断和敏感,以至于对悄然而至的威胁反应迟钝。

缓缓撤向山寨的路上,嗖嗖的羽箭,像没头的苍蝇,在昏暗中胡乱撞击着目标。

“恩公小心!”

身边一名骑兵双脚一跺,借着马镫的力道,腾的跃起,纵身扑向桓温。

几乎同时,如飞蝗的箭雨将二人裹挟,同时坠落马下,身旁的十余名骑兵也中箭倒地。

不待赵人弓箭手再次拉弓,刘言川大喝一声,掉头纵马追去,芒砀山的骑兵拉满弓弦反射偷袭之人,对方丢下百余名弓箭手的尸体,乘着暗夜,向西逃去。

原来,背后下黑手的是一直在远处观阵的石遵骑兵。

一来石虎有交待,把硬茬留给石闵。二来,石闵人数占绝对优势,拿下山匪应该不成问题。

但看到石闵突然撤围,石遵才慌了神。

临来前,石虎对二人的叮嘱言犹在耳,一定要集中兵力杀掉白袍人,消灭这支老是从侧翼支援徐州的山匪。

现在,石闵可以从容撤退,理由是山匪派来了援兵,而自己则会因坐山观虎斗,贻误战机而被处罚。

无奈之下,他命令五百多名弓箭手,快速突进,妄图孤注一掷,乱箭射死白袍人!

虽有兄弟们舍身相救,桓温右肩胛还是中了两箭,痛的连宝剑都失手坠地。

他翻身起来,痛苦的发现,身后的兄弟,背上、颈部还有双臂插满箭枝,像刺猬一样。

夜风渐起,寒意逼人,回风卷起的落叶嗖嗖打在脸上,像刀子一样。众人加快步伐,向空空的山寨赶去。

马上驮着五六百具战死的弟兄,受伤的也有几百人,如果石闵不撤,如果他们的步军及时赶到,如果石遵不贻误战机,估计全军覆灭应该没有悬念。

世间事有时就这样怪异,绝望之时能找到一线生机,得意之时往往酝酿着噩运!

得意的路永此时就在经历着噩运,让他从此再无反悔的机会。

开始,陶侃小瞧了路永,区区叛将,怎能和纵横多年的沙场宿将抗衡。

而路永则占据地利人和,加之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他之所以在江州水面下打造工事,是因为荆州船多舰广,水军训练有素,他甚为忌惮,因而想扬长避短,剪除陶侃的优势。

果然,荆州的大型舰船被阻隔在工事之外,只能通过吃水稍浅的中等规模的舰船。

这样一来,路永的目的达到了,荆州水军优势荡然无存。

同样,荆州的步骑在深入江州境内不久,就遭遇了青州兵的还击,荆州步骑原本就非青州兵的对手,而且,温峤留下的江州兵,战力也不差,一直被路永拉拢。

尤其是担任刺史后,他大幅提高饷银,隔三差五聚会宴饮,对路永很有好感。

“江州军士们,温峤大人尸骨未寒,荆州就磨刀霍霍,打起了我们的主意。先是勾结刘胤,掠夺我江州钱粮,现在又刀兵相向,占据我江州土地。”

路永拿出了黄澄澄白花花的俗物,口如悬河!

“兄弟们,是温峤大人辛苦经营才有了江州的今天,他半辈子的心血,还有他的尸骨也埋在这片土地下,他的魂魄在天上看着我们。人非草木,咱们能辜负他多年的教导和恩情吗?”

路永三寸不烂之舌,一番慷慨激昂的动员之后,江州兵和青州兵并肩而战,同仇敌忾,荆州步骑被彻底赶出了江州。

这一战完全出乎王导的意料,更让他欣喜。

因为越是这样,越能在皇帝面前证明,自己支持路永担任江州刺史的理由很充足,越能说明对路永只能安抚,不能激化。

眼下的战局就是最好的佐证。

王导希望路永能彻底击败陶侃,至少让他安于现状,不敢觊觎江州,从此大家相安无事。

他是这样想的,但是他没有想到,陶侃只是轻敌大意,一时落败,毕竟,荆州兵力倍于江州。

况且,陶侃此战并非仅仅为自己而战,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死后,子孙们能平安体面的活下去,而不是被王导和路永之流威胁欺凌。

为了子孙一家满门,试问他怎会不竭尽全力,哪怕成汉的蜀人骚扰边境,他也会浑然不顾!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