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6章 折翼惊弓鸟(1 / 2)

“武陵王快快请起,折杀老夫了!”郗鉴纵容心里十二分的埋怨,还是做足样子,一把扶起司马晞。

回望身后,沼泽地里,乌雀乱飞,狼豺当道,尽情享受着饕餮盛宴!

徐州城遥遥在望,不时有游骑探子往返,郗鉴指挥若定,从容布置,面对危局,一切显得游刃有余。

王导赞道:“老夫惭愧,比不上亲家公!身虽迟暮,但虎威犹在,逼得石虎仓促撤走,老夫仰慕之至啊!”

郗鉴诚恳言道:“亲家公谬赞了,石虎撤走,并非老夫的功劳。刚才探子来报,赵人大帐遭一伙山匪袭击,为首的乃是一蒙面之人!”

“蒙面人?”王导讶异道。

“是的,他们抢走了大量辎重,围困了赵人的一支兵马。石虎接报后才率军撤走,前去大帐解围。看来,受困的赵人绝非普通之人,否则,石虎怎么会吐出口中食,亲自前去解围?”

“看来不是石虎的亲信,就是他的子侄!”

王导附和着,又问道:“山匪?这里哪来的山匪?这帮山匪劫夺大赵物资,无意中反倒帮了我们一次。”

郗鉴颔首,遥望西边,顺嘴回道:“附近只有一座芒砀山,应该是那里的山匪。”

蒙面人?芒砀山?芒砀山!蒙面人!他念叨着这个陌生而又亲切的名字,想起了之前的诸多往事。

他记得桓温曾多次向自己提及过芒砀山的那帮流民,难道他们又回来了?

来到徐州城外,郗鉴邀请两位进城一叙,聊表地主之谊,以为接风洗尘,王导婉言谢绝了。

郗鉴明白亲家翁的心思,对方没有颜面进城面见诸将和徐州百姓,估计是想早点离开这伤心落寞之地。

郗鉴知道自己应该说点什么,来鼓舞一下人心士气,也给老王导一点慰藉,他努力绽开笑容,安慰这位朝廷新政的主导者。

“亲家翁此次北征,虽然折损了一些军士,不过也别太伤感,战争哪有不死人的?你们也完成了圣上交给的任务,保住了徐州城安然无恙,又将胡人赶出边境,大长了大晋的威风!”

王导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听出了亲家翁的善意。

“要知道,朝廷的援军已经有几十年没有来到北地边境,老丞相开荒之旅,也将载入史册,并激励我大晋兵民。不久之后,待国力大兴,期望亲家翁能再次北征,驱逐胡虏,克服神州!”

王导闻言心头一热,郗鉴当众高声示好,将来他上奏朝廷必定也是同样的口吻。

他是给自己一个天大的台阶,把判断的失误和战场的落败掩饰过去,包装成军前虽有挫折却完成了北征使命的论调。

不仅如此,还盛赞自己长了大晋的威风,其实哪有威风可言!

王导自愧弗如,他理解郗鉴如此做,不仅仅是看在姻亲的份上,而是一贯磊落的风格和坦荡的胸襟之写照。

再想想自己,之前在朝堂上还对郗鉴心存芥蒂,抱怨他站在陶侃的立场上,与自己过不去。

王导心想,今后自己也要投桃报李,回馈郗鉴的善意!

“亲家翁老骥伏枥,孤身固守徐州,为大晋安边,若不身临其境,实在难以感悟其中艰辛困苦。老夫回朝后一定陈奏圣上,待国力恢复必定给徐州增兵遣将,让亲家翁早日返回建康,颐养身心,不再受北风腥膻之苦。”

郗鉴无言的点点头,看着自己固守的孤城!

“老夫告辞了!”王导浊泪盈眶。

“亲家翁一路走好,城内诸事繁多,恕老夫不远送了!”两位辅政重臣各洒老泪,依依作别。

殊不知,返旆南下之路,还有一只猛兽磨砺爪牙,张开血盆大口,静静地在等待着他们……

旌旗招展,军威正盛,大军来时,自信而豪迈。返程时,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在巨大的实力悬殊面前,地位、颜面、心机统统不值一提,战场上来不得半点马虎!

就像桓温对言川说的那样,你不尊重战场,战场就会给你颜色。你不尊重敌人,敌人就会要你好看!

来时三万余众人,包括从滁州寿州征调的五千人马,现在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一万多大晋儿郎抛尸北地,血染疆场。幸存者也是心有余悸,惊魂未定。

好在一切都结束了,已经踏上了南下回乡的路。

仍有一些军士摸摸脑袋,看看四肢,确信自己身上一个零件不少。虽然离开了战场,他们的脚下呼呼生风,一路小跑,希望早点离开北方大地。

这里密布陷阱,充满杀戮,只要渡过淮河,有了河水的阻隔,大伙才能敢安心下来。

因而他们不顾战败带来的伤痛和疲惫,不用上官催促,一路上马不离鞍,人不歇脚。

行至芒砀山南二十几里地外,方觉人困马乏,饥肠辘辘。

“丞相,大军已走出七八十里地,天快黑了,反正今晚也到不了淮河,还是让大家安营扎寨,等天明再走吧。”

“好吧,让大家轮班歇息,安排好岗哨,撒出去游骑,仔细探查周围情况,不要有任何闪失。”

王导交待下去,失败前,他情绪高涨,失败后,头脑还算清醒。虽然远离疆场,毕竟还未渡河,马虎大意不得。

布置完毕,他伸手展臂想按揉一下腰背,发觉僵硬得很,悻悻作罢。

行军司马布置好中军大帐,周围营帐拱立,如众星捧月,其他大帐则一字长蛇排列。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