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1章 胡人不称胡(1 / 2)

石闵规劝石虎今后要韬光养晦,摸准石勒的心思,并极力讨好,以制造机会反击程遐。

这个机会就是借修建宫殿向石勒示好,向程遐发难。

廷尉提出反对意见时,石虎就瞪大眼睛,密切注视着朝堂的一举一动,君臣的一言一语。

对于粗犷的沙场悍将而言,盯住别人脸色,掂量别人的话语,的确是难为他了。

要不是关系石虎自身利益,石闵也没有信心把这些细致活儿交给杀人如麻的石虎去做。

可怜的廷尉,在程遐的肯定下,侃侃而谈,说什么明君勤政爱民为本,当节衣缩食,还抬出了汉文帝造露台的典故。

汉文帝即位以后政策宽松,与民休养生息,轻徭役,减税赋,自己带头勤俭。一次,宫里要造一个露台,听说要耗费四十金,够百余户百姓一年之衣食,最后放弃修建。

他奏请石勒效法汉文帝,做一代明君圣主!

程遐气定神闲,廷尉的话中肯在理,不由得石勒不听。

他偷眼注视石虎,心里暗想,你石虎想讨好皇帝,我偏偏作梗,不让你得逞。

你随便一个马屁,府库要耗费多少银钱,而你一个子儿也不用掏,都需要主持朝政的太子和协理朝政的自己去筹措。

大战之后,民生凋敝,到哪里去筹措?

因而,自石虎提议修建宫殿时,程遐就向廷尉使了个眼色。

谁知石勒却嘲讽道:“看来廷尉并非整日呆坐衙门摆弄着整人的七十二套刑具,而是儒雅之人,闲暇时也经常读读史书,此时正好卖弄起来。”

石虎一听皇帝的语气,知道廷尉要倒霉了,赶紧上前帮腔。

“父皇戎马一生,如今又为国事操劳,修建几处宫殿,不过费些木料砖瓦而已,让父皇政事之余也好享受一下。这等事情你也横挑鼻子竖挑眼,眼里还有君父吗?”

石虎对廷尉毫不顾忌,当场疾言厉色。

廷尉畏惧石虎,不敢作声,程遐眼看就要冷场,无奈只好亲自出马。

“大将军说得轻松,砖瓦倒是好说,北方到处是石头黄沙,木料谈何容易!修建宫殿,大都需要成材数十年的圆木,你看都城周边可有这样的丛林?”

说到这里,他又嘲讽了石虎一句:“大晋倒是林深木长,要么大将军去砍些过来?或者,让上天恩赐些!”

程遐连嘲带讽的回击石虎,不留情面。

石勒面无表情,尚书令说得也对,到哪去弄那么多粗壮的圆木,难道真让石虎领兵去大晋砍伐,传出去,不是让世人笑掉大牙?

至于上天赏赐,更不可能,上天从来只会赏赐风雨雷电!

营建宫殿的计划看来只能先暂时搁置了,石勒怏怏不乐,只好把精力先放到大赵新政上。

石勒看大晋在推行新政,自己也心痒痒,要鹦鹉学舌。但是,建康的新政由权相王导力推,而大赵的新政却由皇帝亲自制定。

两国君臣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奋力厮杀,在新政上也要一较高下,相互比拼,而新政的优劣将决定战场上的胜负!

“朕登基已有数日,南方尚未归化,朕不愿做半壁江山之天子,要做就做一统中国的天子。要想完成大业,仅靠骑兵是远远不够的。连日来,朕旁征博引,广纳善言,拟就了大赵的治国章程。尚书令,你来给众文武宣读一下。”

石勒端坐御案,神情不怒自威,吩咐程遐。

“大赵立国,天王登基,戎马倥偬之后,安民理政为先。细思极想,百废待兴,然事有缓急,权有轻重。深思之下,大赵须一改往日之旧俗,重塑当下之新规。”

阶下君臣闻之侧目,他们很纳闷,胡人靠的是弯刀胡弓,推行哪门子新政,真是天大的笑话!

“新规大要有三:其一,去胡称赵;其二,统一军制;其三,修睦各族。”

在君臣三人的努力下,大赵新政新鲜出炉。不料阶下诸臣听得是一头雾水,面面相觑。

尤其是武将,他们只知上马挥刀,砍首级记功邀赏。什么新政?能当饭吃,当酒喝?

“尚书令,能否给我等详细讲讲?”

众文武不甚明了,阶下一位汉人模样的儒臣当即发问。

“还是朕来说吧!”石勒饶有兴致,要亲自给手下这些屠夫讲讲道理!

石勒先拿第一条说事,就是去胡称赵。

“大赵民族众多,各有所属,南方汉人严重,我们都是鬈发的蓝眼的隆鼻的,无法分清容貌,一概统称胡人,此乃蔑称!他们自诩为华夏正统,还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下面站立着的武将你看我,我看你,似乎在说,汉人说的没什么不对,咱们长的就是这个样子。

“更为可气的是,我们不仅欣然接受,反而还自称胡人。朕特颁圣旨,今后,凡是在我大赵疆域之内的各色人等,一概称为赵人,不得再提胡人,连胡这个字眼也不要提及。否则,严惩不贷!”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