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0章 草莽义为先(1 / 2)

去年那次寿宴上,当小喽啰递上来信时,他拆开信,看到桓温熟悉的字迹。

那一刻,汉子热泪盈眶,双手颤抖,动情的说了一句:“你又救了咱们兄弟一回,对山寨有大恩,恩公!”

来信揭开了展大充当韩晃内线的秘密,他瞪着二当家的,怒吼道:“老二,此贼是你举荐的,如今他背叛了山寨,背叛了兄弟,俺就替你行山规吧。”

言罢,手起刀落,展大的脑袋咕噜噜顺着山坡滚没了踪影。

二当家跟随他多年,也是海州的乡党,刘言川不忍心处置,只能亲手杀了二当家的远房兄弟展大,来警告他。

然后放火烧了营寨,杀了韩晃不少叛军,带领队伍窜至大山西麓。

多亏桓温提前报信,他们能及时离开山寨,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但也损失了一些看守的弟兄,还有几年辛苦攒下的粮草。

老巢被端,粮食被烧,人马受损,无奈之下向西躲避,分散逃亡。

西麓低矮,无险可守,距离梁郡又近,还要提防赵人兵马。

好在那时候,赵人集中兵力应付河南三郡战事,守卫空虚,有时候还能搞个突然袭击,抢夺官仓粮库,勉强度日。

实在不行,就下山劫掠附近镇落村庄。

他再次重申山规,不准滥杀无辜!

记得有一次,弟兄们又累又饿,树上的野果子,山上的野菜都吃光了。

几个兄弟不守山规,背着当家的,悄悄下山,想到山下找个富户,干上一票,最起码沾点荤腥填饱肚子。

走了十几里地,才看到一个村落,也就十几户人家,踩了几圈,看到村子中间一户人家,有院墙,里面还有鸡叫声,断定这家日子还可以,于是就翻墙进去了。

一只老母鸡正在生蛋,一个兄弟一箭射死老母鸡,捡起来后又揣上鸡蛋,另两个兄弟一脚踹开房门,进去想找点粮食。

谁知屋里空空荡荡,墙角处,一个老汉熬着草药,给榻上的老伴喂药,老汉回头一看,发现那只死了的老母鸡。

明白又是有歹人来抢东西,起身骂道:“你们这帮遭天杀的,老汉和你们拼了。”

拿起床边的药罐子就冲了过来,一个兄弟随手一刀,老汉倒在血泊中。

老妇人看到这一幕,挣扎着想要起身,谁料气急攻心,当场就咽了气,身体从榻上跌落在地。

弟兄们翻箱倒柜找了起来,别说金银,连一个铜板都没找到,最后在内房的床底下找到一个布袋子,里面还有半袋子粮食,不是小麦,而是麦种子。

不管这么多,能充饥就行,拎起就跑。

哪成想,床上还坐着一个男娃,五六岁的样子,咿咿呀呀的问道:“你们是谁呀?到我们家来干什么?阿公阿婆在那个屋,我去让他们倒水给你们喝!”

大伙都愣住了,光顾找东西,都没注意到还有个孩子在家,眼睁睁看着小男娃赤着脚跑了出去。

“阿公阿婆,你们这是怎么了?”

小男娃满手的血迹,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弟兄们丢下鸡,扔下蛋,溜之大吉。

后来才知道,这十几户人家原本靠耕种过日,偶尔还能来山上打些野味,日子凑合过得去。

这户人家还有儿子媳妇,儿子在外贩些土产,媳妇操持家里,还有几分薄田,日子比其他人家殷实一些。

不料自打战乱开始,边境空虚,男人被叛军抓了壮丁,媳妇也被土匪掠走,赵人也三番五次前来抢夺,把一个好好的村庄搞得十室九空。

很多人不是饿死就是逃亡,只有这户人家老的老小的小,无力逃亡,冒险居于此。靠只老母鸡下些蛋,换些草药米面。

刘言川一怒之下,杀了那几个兄弟,还派人下山送了一点钱粮,托村邻照顾那个孩子!

其实他也不忍心,这帮兄弟跟着他出生入死,但犯下山规,不得不如此。

自那以后,一些弟兄受不了饥寒,想到当年流民中有一支转战到了蜀地,在那里安家立业。于是千里跋涉,到天府之国乞活去了。

刘言川并不怨恨他们,总得给大伙一点出路,不能活活饿死不是。他们也不容易,虽然辞别了大伙,也为山寨减轻了压力。

兴许将来自己走投无路,还可以到蜀地去找他们谋生。

他没有阻拦,而是挥泪送别他们!

再次回到芒砀山,刘言川想到,乱世之中,谁也无法苟活,谁也无法躲避。

你不想生事,只想好好过日子,也会有人让你不得安生,就如那对老夫妇一样。

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家家都很富足,他们这些流民还愁无处乞食吗?百姓家里无斗米,兄弟们也跟着遭殃。

怪谁,怪这个乱世!

当天,他就给众兄弟训话,所有山寨弟兄编队分组,日夜操练,兵器要练,体力也要练。

八王乱后,父辈流民为何能存活下来,靠的是不要命的勇气,靠的是彪悍的体力,这些都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千万不能丢。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