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7章 救母探古道(1 / 2)

算算日子,桓温应该回来了,木兰恹恹无趣,看见杜艾手中的东西,问道:“爹,哪来的小米,又是借的吧?”

她心疼父亲,一个读书人要开口借粮,实在是难为情。

在宣城就没有多少存粮,仅剩的那一点带了回来,三天就见了底。山下那点薄田尚未开垦,总不至于坐吃山空饿着肚子吧。

还好,杜家村里还有一些之前的旧相识,念在同宗同族的份上还能接济一点。

米虽不多,杜艾还惦记着孔氏,让木兰送去一半。

桓家人口多,饭量大,估计已经揭不开锅了,全靠两兄弟到山上踅摸点山珍野味果腹。为此,孔氏还把自己戴的挂的首饰能当的全当了,勉强度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见女儿愁容满面,知道是嫌米太少。他也没办法,就这点陈米还是村里要好的兄弟从牙缝中抠出来的。人家也不富余,见他饥羸困顿,实在不忍心。

还是庄稼人淳朴,穷人懂得接济穷人。

村里的族人虽然有膀子力气,可战乱初歇,青黄不接,朝廷无力赈济。而庄稼有它的规律,不会因为世人忍饥挨饿就能一下子成熟,该等还得等。

该等还得等,可不是?这些年司空见惯。一次次的相聚,一次次的分别,一次次的等待!

“伯母,在吗?”

木兰分出半袋小米,来至桓家茅屋木门前。屋里没人应声,她推开门,只见孔氏面黄肌瘦,说话有气无力,明明听到了外面有人呼唤,就是没力气回答。

一挣扎,从床上跌了下来。

木兰慌忙冲过来,一把扶起孔氏,折腾一阵子,才挪到了床上。

与杜艾恰恰相反,孔氏或许是水土不服,到了琅琊山一时没有适应过来。或许是挂念迟迟未归的儿子,心神不宁,总之身体不如在宣城时好。

桓温临行前再三叮嘱,滁州人生地疏,不可暴露身份,若有人问起,就说是杜艾的故人,免得江播以及朝中奸人算计。

一家四口蜗居在此,寒尚可忍,腹饥难捱,桓秘桓冲兄弟无奈之下只好偷偷进山,踅摸点猎物,又不敢走得太远,有时仅靠挖来的野菜充饥。

两间茅屋还是族人腾出来的,木兰酸楚的望着四周,家徒四壁,灶台上积着灰尘,连野菜也成了奢侈品。

木兰问道:“冲弟呢?”

说起桓冲,孔氏轻声啜泣,嘤嘤道:“我这当娘的心中有愧,对不起冲儿啊!”

原来,孔氏一路颠簸,衣食无着,丧夫之痛,加之身体常年多病,爱子桓温又久无消息,她沉疴复发,几次晕厥。

奇怪的是,她腹中空空,毫无食欲,却迷迷糊糊说想吃羊肉,恐怕是又添了新病。

恰逢一个游方郎中前往州城,从山脚下经过。桓冲兄弟恳求之下,郎中这才来到茅屋帮助诊病。

一番望闻问切,竟开出了离奇的药方……

“羊肉?还必须是黑羊肉?”桓冲惊诧不已,难怪母亲想吃羊肉。

“郎中行行好,家母卧病多年,一直不见好转,羊肉是发物,怎能治病?烦请再详加诊疗,咱家里一贫如洗,不过有机会,我一定加倍奉上诊资。”

“小兄弟误会我了!”

郎中解释道:“没有诊资,看在你们兄弟孝道的份上,本郎中也有医德,岂能见死不救?记住,我这药方中的羊肉非寻常羊肉,须是出生半年左右的黑羊羔肉。”

桓冲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因为医书上有云,羊羔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还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令堂说她想吃羊肉,正合医理。”

纵然不懂医理,还是千恩万谢,送走了郎中。

可是,药方虽然开出来了,全家人却犯了难。

家里根本没钱买羊,别说羊肉,就连野菜也难以顿顿吃上。但治病要紧,兄弟俩分头沿着山下东西两个方向,寻找放羊的人家,找到之后再作商量。

找了两天,就碰到一家放羊的,而且根本没有黑羊。

孔氏病势渐重,危在旦夕,幸好那个羊倌指点,说北山的青云镇上倒是有一家养羊的,去年曾见过几只黑羊,可以去试试。

桓冲一打听,镇落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要绕琅琊山半圈,少说要四五十里,又没有马匹,徒步往返至少要整整一天。

病情如火,桓秘还没有消息,桓冲很焦急,找到杜艾打听。

杜艾说,从碧霞峰登高北望,整个青云镇尽收眼底,至于有没有山路捷径,他也不清楚,他就知道杜家村和青云镇就隔着南北峰之间的那个坑洞。

脑子一转,他想起了村里的那个族叔药农,在青云镇遭王家少爷欺负时还帮过自己。

族叔的父亲也是老药农,年逾八旬,自幼在琅琊山里生活,长大后又一直在山里采摘中草药,对山路山形了然于胸,可如今已风烛残年,背驼目瞢。

杜艾还是抱着一线希望,领着桓冲找到了这位眼神呆滞行将就木的老人,不料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

“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小伙子,你还是找匹快马,绕道去吧,山上的路走不得。”

老药农果然没有让桓冲失望,说捷径确实有一条,就是走山路,而且走这条路往返也就一个时辰。

但山高林密,山路崎岖,少有人涉足,不是本地药农猎户根本找不到。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