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6章 志大竟才疏(2 / 2)

郗鉴点点头,说道:“没错,越是篡位得来的,越心虚,总想生出点事情来证明自己英明,来稳固自己的皇位。”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俗称天府之国的蜀地却从来不太平。

中朝八王乱时,战争不断,天灾横行,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向富庶的蜀地饿殍遍野。蜀郡的李氏率领关中流民起兵反晋,攻下成都称帝,国号成。这一年,正是晋惠帝司马衷驾崩的那一年。

李雄作为开元皇帝,名如其人,雄才大略,数次大败晋军。战事平息后,并没有像其他皇帝一样大造宫殿广纳后宫,而是减免徭役赋税,鼓励农耕,招募人才,蜀地渐渐安定下来。

司马皇室不得不默认大成政权的存在,两国各自安境保民,兵事暂歇。

李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虽然是开国雄主,但在选择储君时却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

……

桓温叹道:“哦,李寿还有很有手段的嘛!”

郗鉴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再也不提什么尽人事听天命的话,一指桓温说道:“事不宜迟,明日你随我进京!”

“苏峻恶贼,该五马分尸!”桓温牙齿嚼碎,狠狠道。

猛一转身,看见郗愔瞪大眼睛看着自己,像看见了陌生人,还调侃起来。

“殷浩,你注意到他刚才的样子没有,好吓人,简直要把人生吞活剥喽。要说桓温,长得还算英俊,当然,比我嘛还差那么一点点,没见过你这皮囊下还有如此戾气。”

郗愔的自吹自擂,桓温没有笑意,而是涨红了脸。

此刻,他可以下定论了,芒砀山的山匪劫夺的兵器根本不是苏峻暗中购买的,而是勾结赵人,双方达成了什么交易。

他平生最痛恨勾结胡虏出卖家国的小人!

王敦反叛,百姓颠沛流离,至少他没有勾结外敌,从这一点上多少值得称赞。

而石闵此次出现,摆明就是苏峻所勾结。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卖主求荣里通外族损害华夏者,理当株九族!

“都入秋了,怎么又刮起春风,把你二位吹到我尚书台来?”

庾亮才是春风满面,笑着请郗鉴和温峤落座,而对桓温,懒得正眼相瞧。

实际上,二人只是邂逅,温峤正好回京办事,准备到乌衣巷去一趟,结果碰上郗鉴,被郗鉴拖住一道去拜见尚书令。

听完郗鉴绘声绘色的描述,庾亮没有任何惊讶,淡淡说了一句:“那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先从祖约下手!”来时,郗鉴和桓温已经商量过应对方案。

“如何下手?”

“其人贪财,素无远志,朝廷只要赂之以财货,升其官爵,厚赏之下自会和苏峻反目。这样便可斩断苏峻的臂膀,切断和赵人的联系。”

“然后呢?”庾亮还是很淡定。

“从就近的江州和芜湖调兵,卫将军府同时派兵,从三个方向进发,包围历阳郡,扼隐患于萌芽之中,以防祸水东流。”

郗鉴语气铿锵,温峤不住的点头,庾亮却依旧不为所动,因为他有他的考虑。

“温大人,你说呢?”庾亮问道。

当下的新政,温峤是赞成的,庾亮希望老友能为自己说句话。

而温峤除了私谊,国事更要兼顾,言道:“如果苏峻真如他二人所言,我也支持郗大人的意见,江州愿意倾尽全力。”

庾亮大失所望,所幸老友还没把路堵死!

“是呀,温刺史意思是说,大动干戈的前提是苏峻勾结赵人究竟属不属实。如果什么证据也没有,就擅自发兵,刀枪相向有功之臣,叫我如何向太后和圣上解释,如何向苏峻解释,如何向天下人解释?”

一句话噎住了郗鉴,自己不辞劳苦来递送机密,为的是谁?

还不是朝廷和你这位尚书令,不但没落好,对方话里话外,反倒给他扣上一个栽赃同僚,不顾大局,破坏新政的大帽子。

他强忍不满,憋着怒意,敦劝道:“非是我等乃惊弓之鸟,没有背后的这条线牵着,就不会出现私运兵器之事,更不会劳堂堂的赵国王子屈驾,你再细细想想。”

“郗大人,你们发现的地方是在赵地,出现赵人的王子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除非你们看见兵器渡过淮河送进寿州城喽。”

庾亮轻描淡写,话中带有调侃之意,接着就是连珠炮式的发问。

“就一个什么小王子就能说明他们在勾结?还是达成了交易?还是要里应外合造反作乱?全然是在凭空想象嘛!”

见郗鉴被怼得说不出话,桓温此时顾不上身份,忍不住出言规劝:“目前确实没有证据,郗大人也但愿那是杞人忧天。可万一都是真的,等朝廷查明真相之日,就是苏峻露出真面目之时,那时候庾大人只能去质问苏峻了!”

“你说什么?”庾亮拍案而起!

“要不是看在郗刺史份上,你一个无名小卒有何资格跨过尚书台的门槛,有何资格嘲讽本官,你爹没教过你长幼尊卑吗?哦,也难怪,你爹就是……”

庾亮恼怒之下,已经大失风度,再拿别人的父亲说事,更是掉价!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