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9章 夜半临深池(1 / 2)

“恭喜刺史大人!”

郗鉴刚回到徐州,好消息已经传入殷浩耳中,连忙前来贺喜。

“喜从何来?”

“桓温说令爱与王羲之定下亲事,王家目前还是当朝最显赫的门族,属下怎能不来道喜!”

管家也喜滋滋凑上一句:“今后老爷在朝可以威风八面,咱家小姐也有了好归宿。”

郗愔却不以为然,替父亲担心。

“愚见!尔今有目共睹,王家地位一落千丈,现在国舅执政,处处压制王家,这个时候答应婚事,会不会引起庾家不满?要知道,他此前还专程来徐州示好过。”

“唉,有些事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论门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家再窄也比我们高出许多;论地位,王导虽然无实权,可太傅位列三公之首,岂能小视?”

郗鉴说出了内心的无奈,有时候,很多事情迫不得已。

“这些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王太傅几次三番亲自提亲,此刻,他家门庭式微,如果我再拒绝,名声也不好听呀。”

桓温宽慰道:“我明白大人的苦衷,如果王家风光无限,大人或许会拒绝。越是没落之时,越担心有人走茶凉之非议。此次乌衣巷之行,深感王家能屹立朝堂这么多年,确有过人之处。我觉得,王家目前只是暂时退缩,将来必有再崛起之时。”

纵观京城,一个大族豪门崛起,必定要有至少一个核心人物!

正如雁阵中的领头雁,有经天纬地之才,纵横捭阖之势。

王家经营数年,可谓树大根深,难以撼动。

而庾家,靠着太后的倚仗,刚刚迈向豪门,要想和王家相比甚至要取代王家,就凭庾亮的胸襟胆识,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郗鉴想起庾亮的霸道和倨傲,怒气未消。

“璇儿有什么意见,你问过吗?”

郗愔答道:“姐姐说儿女婚嫁,悉听父母之命。”

“嗯,还是女儿乖巧,就是比儿子懂事,善解人意,那就挑个良辰吉日就嫁过去吧,为父也算了却一桩心事。你们都下去吧。桓温,你留一下。”

郗愔莫名其妙,哪里又惹老爹不悦了?

“还记得太傅临别时说得最后那句话吗?”郗鉴起身踱步,眉头愁云密布。

“记得!”桓温回道。

“他意思是说,守土有责,确保徐州无碍才是刺史大人的天职,切莫意气用事,为什么道义所累,以免重蹈苏峻丢失青州的覆辙。”

郗鉴沉吟片刻,点点头:“嗯,是这么说的。他说得很轻松很平常,可是我总觉得后脊背发凉,你说太傅这句话是否另有所指?”

“这个,大人,我说不好。”桓温挠挠头。

“没事,你但说无妨,不要多想,就说你的第一反应。”

桓温脱口而出:“太傅似乎要告诉咱们,朝廷将会有大事发生!”

转眼已到九月初,不出所料,苏峻仍未完成遣散事宜。

消息传到徐州,郗鉴愁眉不展,召来众人商议。评判下来,虽然延期了,但大伙感觉,这一回还真不是苏峻的过错。

按照新政裁撤州兵的方案,历阳只能保留一万人,多出的一万五千人要限期遣散。

请神容易送神难,要把这些骄兵悍卒遣散并不容易,撇开难舍的情分还有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不提,仅仅四十万两遣散之资这一条,庾亮就始料未及。

他想得太简单,以为一纸诏书就可解决所有问题。

问题僵在这,各不相让!

桓温粗粗一算,纳闷道:“苏峻并不过分,绝大部分青州兵追随苏峻一二十年,每个人二十两遣散费真不多,再加上那些伤的残的,算上后半辈子的抚恤,历阳并未狮子大开口。”

郗鉴惆怅道:“可问题是,咱们的庾大人只愿意十出其一,只想着打别人兵马的主意,却吝惜囊中的钱财,那苏峻怎肯罢休!”

桓温疑问道:“堂堂朝廷,这点银子拿不出来?”

郗鉴鄙夷道:“谁说不是?历阳还说了,再不及时拨付,军士们闹出什么动静,局面就难以收拾,听说朝廷要派太傅亲自前往历阳处置此事。”

殷浩忽然说道:“大人,咱们是不是错怪了苏峻?清查流民他照办了,裁撤州兵断他的命根子,他也照办了,还奏请早日拨款以安军心。试问,如果他有非分之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煽动军心,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朝廷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他?”

郗鉴父子默然无语,感觉是被殷浩的分析打动了。

苏峻和王敦的确不可同日而语,再怎么胡思乱想也似乎扯不到一块去。

只有桓温心存疑虑,隐隐不安,他始终认准一条,以苏峻的秉性,舍弃形同割据的青州,长途跋涉前来平叛,绝不会安心当一个什么历阳太守。

如果这是一笔买卖,换做谁都不肯干!

而三日后,王导举荐的人选正在赶往历阳灭火的路上!

苏峻给庾亮上书,并非虚言恫吓,列入裁撤名册的青州兵,果真有一帮人为泄私愤,纵火焚毁了城内的一处粮仓。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