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5章 恶奴自作孽(2 / 2)

到了建康境内,天已经黑下来,桓温找个客栈住下,次日用罢早饭才出发。正午时,方到滁州。

原本是想顺着官道,经琅琊山南麓到州城兜上一圈再走,但是,看到这座山,他忽然想起了青云镇上王管家远去时那个回瞥的眼神。

杜艾口口声声说两不相欠,会不会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桓温走出了二里地,还是拨转马头,上了山道。

他决定还是要去看一看,答应过木兰要去看她的,那疼人的小模样让人无法拒绝。

茅屋门是关着的,很安静,远近之间山鸟的鸣叫更平添幽静,这个时候,父女俩要不在镇上设摊营生,要么刚用过饭在屋内小憩。

桓温没有贸然上前敲门,而是把马拴好,躲在一块大石后张望。

好一阵子没有动静,桓温从石头后走出来,刚要上前,门吱呀一声开了!

出来一个老汉,六十开外,精瘦精瘦的,古铜色的脸上褶子一道一道,双手端着一个木盆,走开几步,“哗”一声将水泼掉,转身又去打水,丝毫没有注意到近在咫尺的桓温。

这老汉很面生,难道茅屋易主啦?桓温自言自语道。

那盆水险些泼到自己脚上,他抬起脚,猛然发现,水花中带有淡淡的红,这是血水!

桓温脑袋嗡的一声,三步并作两步,推开门就闪身进去。木板床上,一个人趴着,裸露脊背,白花花的肉上映着几道血痕,方才那老汉拿着温热的布纱,正小心的擦拭。

“你是谁?”老汉回转身,警惕的问道。

“温哥哥,你为何不辞而别?”木兰放下滚烫的陶罐,扑上前,眼里挂着泪珠,委屈得说道。

“我要跟你回宣城,带上我爹,去哪都行。不管怎样,我们再也不愿呆在这里了,行吗?”

老汉是山南杜家村的杜老四,是个药农,常在琅琊山中采药,他叹息一声,说起来龙去脉。

桓温走后个把月,茅屋平安无事。

杜艾果然在镇上支个摊,父女俩做起小买卖,衣食有了着落。因行走不便,用褡裢里的钱买了一匹瘦马,请人用碎木打造一辆车,出入也方便。

忽然有一天,两名县差上门,不容分说,将杜艾锁拿到县衙,草草一审,便以暗通匪寇滋扰地方之罪名投入大牢。

杜老四一次采药到北山,顺道过来看看,得知情况后大吃一惊,回到杜家村和族人商议后,托人到县衙多方打点,一个月后杜艾才被放出来。

褡裢里桓温留下的钱全都孝敬了县衙,还欠族人不少。钱倒是小事,名节乃是大事。

杜艾清清白白一读书人,自诩高古之士,却以暗通匪寇锒铛入狱,颜面大失,出狱后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哪还有心思去为人代写书信。

后来才知道是王家胁迫县衙故意如此,他们把桓温诬为匪寇。王家这样做,目的不是让杜艾尝尝牢饭的滋味,而是还在打木兰的主意。

果然,几天前,王管家又来登门,赫然拿出当初的契约要杜家还钱。扬言十日之内不还,他们就上告县衙,县太爷一定会秉公而断,要么私了,要么公了。

公了就是再次下狱,含耻蒙羞;私了嘛,杜艾自然清楚,用女儿抵债。

明明已经还了钱,可惜当时没来得及要回借据,杜艾方知王家不讲信义故意刁难。

王家串通县衙让杜艾下狱,一来费尽了所有的钱财,而无力再还债;二来让杜艾产生惧意,不敢告官。这样,拿人抵债也就水到渠成。

桓温听至这里,怒火中烧,王家简直是欺人太甚!

桓温留下的钱都送了孝敬,哪还有钱还债?告官更是不敢,这县衙就像是王家开的一样。

杜艾刚刚出狱,看到官差就浑身哆嗦。心想在这青云镇,父女俩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王家的魔掌。

时至今日,杜艾还在怨恨自己虚活这么多年,当时碍于读书人的颜面,没有听桓温的意见,跟他回宣城投奔桓彝。

打死自己也不愿把如花似玉的女儿送进狼窟,给那个痴汉做小。杜艾无奈之下,打定主意。昨晚天刚刚擦黑,他套上马车,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此地,不料被王家逮个正着。

棍棒加身,兜头一阵乱打,杜艾孱弱之人,哪能禁得住,昏倒在路旁。杜老四闻讯后,连夜过来照料。

昨日半夜,杜艾才醒转过来。木兰哭哭啼啼道:“爹,女儿不忍你遭罪,不如就嫁给他吧。”

杜老四打断道:“不行不行,这不是把她朝火坑里推吗?”一激动,手一抖,杜艾痛得直龇牙:

“四叔说得对,木兰,你娘临终时嘱托,一定好把你养大,将来找个好人家,爹再怎么着,也不会答应!”

叔侄俩寻思半宿,也未想出个万全之计。

“杜叔叔,王家知道你们是杜家村人吗?”桓温问道。

杜老四抢着答道:“应该不知,杜家村在山南,距离州城很近,属于州城管辖。青云镇在山北,这里的县衙管不到杜家村。”

“那就好,我就让它一了百了。”桓温冷冷的说道。

这语气寒森森的,叔侄二人听得胆战心惊。唯有木兰不知桓温要干什么,听说能一了百了,还拍掌嬉笑。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