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5章 封王(2 / 2)

于是刘秀便灵机一动,想出了这个“火上浇油”的主意,只要在这人心动摇的关键时刻,再让刘玄作出分封异姓王,违背祖训的举动,必将彻底动摇百姓归附之心,而那些割据一方的武装势力,也将以此为凭,拒绝归附,甚至可能出兵声讨,那么这天下就会重新回到混乱的局面,而他刘秀便可趁机“摸鱼”!

百姓饱受战乱,如今刘秀又要破坏眼看就要到来的和平,重新搅乱天下局势,这计策显得有些歹毒!但所谓做大事者不拘小节,想要成为帝王,这点手段都不敢耍,那就是妇人之仁,不如一头撞死得了。

冯异对刘秀本就十分敬佩,自然也对他的计策丝毫不疑,此时他见刘秀言辞恳切,便紧抱双拳微微一笑,说道:“属下今后定当竭力,为主公效命!”

刘秀点点头,忽然又问:“对了,你方才说找人一同进言,倒是让我想到个办法,只是……”

冯异见刘秀面有难色,便问:“主公是否想到什么人能够帮忙?”

刘秀一怔,接着赞许的看了看冯异,说微微一笑,说道:“我的确是想到一个人,不过他到底是何态度,能不能帮我,却也难以知晓!”

冯异听了,也不询问是谁,只是缓缓微微一笑,说道:“主公,属下以为,若主公能想到此人,那不妨一试!”

刘秀听罢,看了看冯异,接着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刘玄在宫中宴请诸将之后不久,刘玄果然听从刘秀建议,当众宣布了分封诸王的决定。事先被刘玄等人有意隐瞒,毫不知情的朱鲔得知之后,大为震惊,便当着诸将的面,极力反对分封异姓王,言辞激烈的痛呈高祖遗训,说“非刘氏而王者”必被“天下共诛!”,既然我们如今恢复了汉朝,就应秉承汉之祖制,岂可违背高祖遗训。

然而朱鲔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却发现众人和刘玄都是不以为然,心中陡然一震,急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倘若我等破坏祖制,必会予人口实,如此这般,谈何天下大业?”

朱鲔一语言毕,刘玄还未说话,已官居丞相之位的赵萌便站在出来反驳微微一笑,说道:“大司马此言差矣,想我汉军雄踞中原,一统天下之势已成,那些愿意归附的,陛下自会予以封赏,倘若不肯归附,我们只需发兵攻打便可,以我汉军之威,人才之茂,还怕他们不降么!”

朱鲔见到最先出来反驳的竟然是这个靠着女儿做了丞相的赵萌,当下心中怒极反笑,鄙夷微微一笑,说道:“尔等以管窥天之辈,也敢妄谈兵事!”

“你……”

赵萌没想到朱鲔居然口出恶言,一时间只是怒极,指着朱鲔“你”了半天,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毕竟他的确没带过兵,更不晓兵事,加上此时气势也完全被朱鲔压过,又哪里敢再出言反驳,只能甩了一下宽袖,面色难堪的站了回去。

见赵萌回列,朱鲔不禁面露得意之色,接着便又对刘玄躬身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切莫听信妄言,这‘异姓王’是万万封不得的!”

刘玄此时却是一脸阴沉,显然对朱鲔如此得意非常不满,不过他暂时又不敢与其正面冲突,只得又转头看了看一旁沉默不语的刘赐,希望他能站出来说句话。

这时刘赐也不知是否是感受到了刘玄投来的求助眼光,忽然度步出列,朗声微微一笑,说道:“大司马言之有理,高祖确曾订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这外姓王……是封不得的!”

刘玄本来希望刘赐出来帮他反驳朱鲔,哪知微微一笑,说道他居然赞同朱鲔的意见,当下便有些不高兴了。而朱鲔这时听了,也高兴微微一笑,说道:“刘司徒所言极是,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过刘赐此时却又微微一笑,说道:“且慢!大司马所言虽然有理,但我汉室江山被那奸贼王莽篡夺已久,早已山河变色,如今靠着诸位将军才能得复兴,实乃我宗室之幸,天下万民之幸!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乱世之中,当审时度势而为,有大功却不得封赏,实难能令天下人信服!”

刘赐拱手说完,便径直回列,沉默不语。这时众人开始嘈杂起来,朱鲔见势不对,正欲喝止,却突然听到一人大声微微一笑,说道:“若不是我们沙场拼命,汉军能有今日之盛?我等辛苦这许久,如今难微微一笑,说道连个王都封不得么?”

朱鲔觉得这声音很熟悉,便循声望去,却见此人却是张卬。这张卬本是绿林下江军一派,当初立刘玄之时,也曾拔剑喝问,最终令得局面大变,使得刘玄顺利登上帝位,从那以后,刘玄感念张卬之功,对他也很是信任,此时见他站出来说话,心中便是一喜,暗想今日之事可成!

其实张卬倒也不是为了刘玄,只是他和大多汉军将领一样,从吃不上饭混入山林成为强盗,到起事和王常一起归附汉军,每日提着脑袋上战场,好不容易有了今日,在他想来,什么破遗训,汉朝灭亡那么多年了,不是靠他们拼命,如何能有今日重建,他们这些大功臣当个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特别是人家皇帝都同意了,这个朱鲔来反对个什么东西?所以他在听完刘赐的话后,终于忍耐不住,当即跳出来一抒心中闷气。

和上次一样,张卬混不讲理的举动极大的催动了诸人的心思,他们大多都是底层出身,一没文化,二没技能,就会杀人越货,如今好不容易走到这个地步了,怎么也得为今后打算了,而一旦被封为王,那么自己的家族亲友,以及子孙后人,也将因为他们而受到荫泽,从此成为真正的贵族。如此吸引的条件,早已使得众人心痒难耐,只是朱鲔一再反对,他们不好表现出来。这时听到刘赐和张卬的话,心中激动,哪里还滚你什么白马之盟,全都高居着手,吵嚷着要封王。

眼见如此局面,朱鲔不禁有些无奈,他没想到上一次依靠张卬摆平了刘縯,确立了刘玄,使得他们绿林一派占据了先机,从而有了今日的局面,但这一次却又是因为这个张卬,让这大好的局面出现变故,实在是有些“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意思。此时群情激昂,特别是看到王莽也举手支持封王,心想自己孤身一人,又如何能改变如此局面。于是,他也只能苦笑摇头,长叹一声,随后便拂袖而去!

朱鲔这一走,让刘玄心中暗喜,他喜的倒不是封王之事再没阻碍,而是从此之后,朱鲔必将因今日之事,与朝中诸人产生隔阂,而之后各归封地的这些“王侯”们,也将使得变做一盘散沙,不再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

不久之后,刘玄昭告天下,分封诸位汉军大功之臣。这其中南阳宗室有数人得以封王,他们分别是:曾经是舂陵侯的刘祉被封为“定陶王”,取代刘縯成为大司徒的刘赐被封为“宛王”,其它如大将军刘嘉被封为“汉中王”,刘信获封“汝阴王”,刘歙为“元氏王”等等。

接下来,便是令天下人感到惊讶的诸多“异姓王”了!这些人中,除了被刘玄特意提拔重用的李家兄弟,如被封为“舞阴王”的王莽之外,其余全是以前绿林军的人,他们的封地不仅比其他人大很多,地方也多是些富庶之地,比如原本为“公”爵的两位绿林军首倡者,王匡和王凤。其中定国上公王匡被封为“比阳王”,成国上公王凤封为“宜城王”,两人之后便是反对封王的朱鲔,尽管他反对,刘玄还是在将他封作了个“胶东王”!刘玄这么做的意思是,接不接受是你朱鲔的事,他刘玄还是会把该做的事情给作圆满了。

再说朱鲔之后,便是大司空陈牧了。作为刘玄的老上级,这一次他被封作“阴平王”,还有张卬,他被封作“淮阳王”。至于与刘秀交好的是王常,则被封为了“邓王”,同为下江军的廖湛则被封“殷王”。然后还有申屠健、胡殷、成丹等等,都各自被封为王。

除了封王之外,刘玄另外还分封了诸多爵位、官职,而朱鲔也在得知自己被封为“胶东王”之后,主动向刘玄辞去了爵位,用行动表示了抗议。但刘玄却不以为然,也不责罚他,只是继续任他为大司马一职。

随后,这封王的消息便传遍天下,各方势力多有不同回应,其中不乏有心归附汉军之人,陇西氏族隗嚣便是其中之一,他见汉军形势大好,便书信于刘玄,打算归附,还有赤眉军渠帅樊崇,他在得知汉军封“异姓王”之后,也带着手下几名重要将领来到洛阳,拜见刘玄,等候封赏,这些消息让刘玄十分兴奋,似乎一切都在按照刘秀所言的方向发展,封异姓王果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令各方来投。。

樊崇、隗嚣等人或书信,或亲自前来表示归附,这样的局面令得刘玄相信大肆封王的决定十分之英明,此举果真如刘秀所言那般,对诸多犹疑不决的割据势力产生了足够巨大的吸引力。。这些被时势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为武装首领,或者势力领袖的人,大多本身并无争霸天下的野心,所以权衡再三之后,认为能够封王已经是自己和家族可能得到的最高待遇,于是便派人送来书信,甚至主动前来洛阳求封。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