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十五)(1 / 2)

五十三、《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渐》卦内容的诸家易说

1、诸家易说

(艮下巽上)渐:女归吉,利贞。

虞翻曰:《否》三之四。女,谓四。归,嫁也。《坤》三之四承五,进得位,往有功。反成《归妹》,《兑》女归吉。初上失位。故“利贞”,可以正邦也。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虞翻曰:鸿,大雁也。《离》五,鸿。渐,进也。小水从山流下称干。《艮》为山,为小径。《坎》水流下山。故“鸿渐于干”也。《艮》为小子。初失位,故“厉”。变得正。三动受上成《震》,《震》为言。故“小子厉,有言,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虞翻曰:《艮》为山石。《坎》为聚,聚石称磐。初已之正,体《噬嗑》食,《坎》水阳物,并在《颐》中,故“饮食衎衎”。得正应五,故“吉”。

九三:鸿渐于陆,

虞翻曰:高平称陆。谓初已变,《坎》水为平。三动之《坤》,故“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虞翻曰:谓初已不正。三动成《震》。《震》为征、为夫而体复,象《坎》阳死《坤》中,《坎》象不见。故“夫征不复”也。

“妇孕不育,凶。”

虞翻曰:孕,妊娠也。育,生也。《巽》为妇,《离》为孕,三动成坤,《离》毁失位,故“妇孕不育,凶”。

“利用御寇。”

虞翻曰:御,当也。《坤》为用,《巽》为高,《艮》为山,《离》为戈兵甲胄,《坎》为《震》寇。自上御下,三动《坤》顺,《坎》象不见。故“利用御寇,顺相保”。保,大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虞翻曰:《巽》为木。桷,椽也。方者谓之桷。《巽》为交,为长木,《艮》为小木,《坎》为脊,《离》为丽。小木丽长木,《巽》绳束之,象脊之形,椽桷象也,故“或得其桷”。得位顺五,故“无咎”。四已承五,又顾得三,故“或得其桷”也矣。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

虞翻曰:陵,丘。妇,谓四也,三动受上时,而四体半《艮》山,故称“陵”。《巽》为妇,《离》为孕,《坎》为岁,三动离坏,故“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吉。”

虞翻曰:莫,无。胜,陵也。得正居中,故“莫之胜,吉”。上终变之三,成《既济》定。《坎》为心,故《象》曰“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

虞翻曰: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故称“陆”也。

“其羽可用为仪,吉。”

虞翻曰: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动失位,《坤》为乱,干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为此爻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宜可怪焉。

2、易说批判

《周易集解》对今本《周易·渐》卦爻辞所编汇的注释只有虞翻一家的注释。看来李鼎祚对虞翻的注释是多么的重视,无疑说明在对《周易》的注释上李鼎祚与虞翻是一丘之貉。

我们来读读虞翻这一家的注释之说:“《否》三之四。女,谓四。归,嫁也。《坤》三之四承五,进得位,往有功。反成《归妹》,《兑》女归吉。初上失位。故“利贞”,可以正邦也。鸿,大雁也。《离》五,鸿。渐,进也。小水从山流下称干。《艮》为山,为小径。《坎》水流下山。故“鸿渐于干”也。《艮》为小子。初失位,故“厉”。变得正。三动受上成《震》,《震》为言。故“小子厉,有言,无咎”也。《艮》为山石。《坎》为聚,聚石称磐。初已之正,体《噬嗑》食,《坎》水阳物,并在《颐》中,故“饮食衎衎”。得正应五,故“吉”。高平称陆。谓初已变,《坎》水为平。三动之《坤》,故“鸿渐于陆”。谓初已不正。三动成《震》。《震》为征、为夫而体复,象《坎》阳死《坤》中,《坎》象不见。故“夫征不复”也。孕,妊娠也。育,生也。《巽》为妇,《离》为孕,三动成坤,《离》毁失位,故“妇孕不育,凶”。御,当也。《坤》为用,《巽》为高,《艮》为山,《离》为戈兵甲胄,《坎》为《震》寇。自上御下,三动《坤》顺,《坎》象不见。故“利用御寇,顺相保”。保,大也。《巽》为木。桷,椽也。方者谓之桷。《巽》为交,为长木,《艮》为小木,《坎》为脊,《离》为丽。小木丽长木,《巽》绳束之,象脊之形,椽桷象也,故“或得其桷”。得位顺五,故“无咎”。四已承五,又顾得三,故“或得其桷”也矣。陵,丘。妇,谓四也,三动受上时,而四体半《艮》山,故称“陵”。《巽》为妇,《离》为孕,《坎》为岁,三动离坏,故“妇三岁不孕”。莫,无。胜,陵也。得正居中,故“莫之胜,吉”。上终变之三,成《既济》定。《坎》为心,故《象》曰“得所愿也”。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故称“陆”也。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动失位,《坤》为乱,干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为此爻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宜可怪焉。”

《周易集解》对《渐》汇编只有虞翻一家的注释,看虞翻的注释等于看天书一般。虞翻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在对今本《周易》的注释上是重“象数”轻“义理”。对所谓《渐》卦卦爻内容,皆以八卦取象,或变卦之说及爻数位上去穿凿附会。况且虞翻在注释时用八卦《巽》卦的不同取象,出现了四种。如“《巽》为妇;《巽》为高;《巽》为木;《巽》为交。”在卦说上一个八卦的取象达几十种,用八卦里的取象去解释《周易》文辞,用何取象,有什么依据呢?更重要的是八卦取象是《周易》产生后《周易》一书又有了名称后才产生出的卜筮上取象筮法内容,因八卦名称是用的《周易》六十四名称里的八个名称。《周易》里名称,是《周易》每篇文章里的前一字,或前两字,又是文章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关系,与《周易》文章内容是个不可分割关系。八卦取象本与《周易》不是同时代的产物。伏羲创八卦是汉人的妄说,《周易》所用那套符号,经现考古上发现最早产生于商代晚期,还只是一套符号而已,既不能称卦符号,更没有八卦之说。八卦取象卜筮之用记载于《左传》一书,八卦一词出现于西汉编篡的《系辞传》里。用后出的八卦取象去解释早出的《周易》文辞,岂能正确吗?无疑是个风马牛不相及。况且六十四卦成为卜筮工具后,史巫才将六十四卦符号里按进去了八卦取象,一套六十四卦符号里起码有十四个卦里有所谓八卦里的《乾》卦符号(六十四卦符号里有十二卦符号里有八卦《坤》卦符号的出现,不包括互卦《坤》卦),若包括互卦来说,六十四卦符号里就有二十个卦符号是有八卦符号的《乾》卦,这么高的重复性,按“象数派”的注释,以卦象去解释,那么二十个卦里的文辞内容岂不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吗?而《周易》六十四文章没有一篇文章是不相同的,《周易》一书的内容,本不是以八卦取象填进的文辞。无疑以八卦取象去解释《周易》文辞是行不通的,自然也是错误的。ъìQυGΕtV.℃ǒΜ

另一方面虞翻对所谓《渐》卦的注释,也只是对所谓的卦爻辞内容进行的注释,此卦里也并没有对“六·九”爻题进行注释。

如今本《周易·渐》卦里的六个爻题内容是:

初六:

六二:

九三:

六四:

六五:

上九:

虞翻在对《渐》注释时,也并没有对“爻题”进行过注释,并没有如“六五”、“上九”如何、如何的解释。“象数”里出现的爻位说法,是“象数”注释里的内容,并不同于“爻题”。

如虞翻对“上九”爻辞内容的注释:

虞翻曰:陆,谓三也。三《坎》为平,变而成《坤》,故称“陆”也。

“其羽可用为仪,吉。”

虞翻曰:谓三变受成《既济》,与《家人·彖》同义。上之三得正,《离》为鸟。故“其羽可用为仪,吉”。三动失位,《坤》为乱,干四止坤,《象》曰“不可乱”,《彖》曰“进以正邦”,为此爻发也。三已得位,又变受上权也。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宜可怪焉。

虞翻却是只对爻辞内容进行注释,这里是看不到对“上九”二字的注释(当然其它卦里虞翻却对“爻题”数字进行过注释)。这说明“象数派”大多是对所谓的卦爻辞内容进行的注释。那么《渐》里的所谓卦爻辞也就不到百字,无论春秋“繇题”式文本《周易》,或是六九卦爻式今本《周易》,其文字内容是不变的。难道虞翻就看不懂那几十个字的内容吗?为何以八卦取象及爻位去穿凿附会出不伦不类的说法呢?并且《渐》犹如一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其意也极易明显,可让虞翻这“象数”注释的荒谬至极。

3、附录:

(1)附录《周易·渐》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渐》原创文本格式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②《周易·渐》春秋文本格式

()渐:女归吉,利贞。

()家人: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巽: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观: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遁: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艮: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蹇: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③今本《周易·渐》内容格式

()渐:女归吉,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六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2)附录《周易·渐》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渐,女归吉,利贞。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译文)

五十三、润物无声,默默奉献,女子出嫁后的吉祥,是利在守正。

鸿雁慢慢栖落在河岸上,远征的青年人啊!处境虽然艰难,但有话捎来,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栖落在磐石上,饮食不缺,和乐无虞,不要牵挂与思念。

鸿雁慢慢栖落在陆地上,丈夫远征不能回家。妻子怀孕,无法抚养。虽多不幸,但这是利于保家卫国,御寇抗敌。

鸿雁慢慢栖落在树木上,又有安全的树桠落脚,一切平安。

鸿雁慢慢栖落在土山上,妻子多年不能怀孕,但终于年年的承受过来,吉祥。

鸿雁慢慢栖落在屋檐下,(丈夫回到了家),人们用羽毛做成舞具仪仗,欢庆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解说)

“渐”:浸,浸染,慢慢流入。“渐”在本文犹如“润物无声”的含义。是寓意在家持家守望远征丈夫的妇女,默默奉献的美德。“归”:女子出嫁,返回。

本篇题目是“渐,女归吉,利贞。”其意是“默默奉献的美德,女子出嫁后的吉祥,是在于持家守正。”本篇也就围绕着夫征妇守而展开的论述。目的是在歌颂爱国守家的奉献精神。本篇通过鸿雁起兴的手法来描写夫征与妇守,意在歌颂妻子一种高尚的品德。如同《十五的月亮》那首歌所唱出的政治含义。

“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大雁,鸿雁。“干”:河岸。“小子”:青年男子。

本段译意是“鸿雁慢慢地栖落在河岸上,远征的青年人啊!处境虽然艰难,但有话捎来,一切平安。”这是采用起兴的手法。即用诗歌的体裁,来描写一对婚后夫妻,丈夫远征别离后妻子的牵挂与思念。本段描写丈夫远隔千山万水,终于有话捎来了平安。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磐”:磐石。“衎衎”(kán):和乐高兴之貌。

本段意思是“鸿雁渐渐地栖落在磐石上,饮食不缺,和乐无虞,吉祥平安。”这是以鸿雁来起兴,象征远征的年轻人生活无虞,没有问题,让守家的妻子放心。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陆”:陆地,道路。“御”:抵挡,阻止。“寇”:盗匪;侵犯。

本段点出了主题。叙述丈夫远征,不能回家,妻子怀孕而无法抚养这虽是不幸的事情,但丈夫远征是保家卫国,抗敌御寇的事情。这里歌颂了在家乡里的妻子理解丈夫出征,而深明大义,自己身处艰难,但完全没有怨言,甘愿牺牲小家,而为国家。甘愿牺牲自我,支持丈夫远征,是为了阻止外敌的侵犯。这是一曲古老的爱国主义诗篇。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桷”(juè):方形树枝。本段是通过鸿雁栖落在安全的树枝上,来象征在家乡守望的妻子有了安全的存身之处,一切平安。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土山。“莫”:没有什么。“胜”:能承担,能承受。

本段是讲在家守候的妻子,虽然三年不能怀孕,但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都承受了过来,胜利地度过难关,将等到丈夫的归来。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阿”:屋角处翘起来的檐。“羽与仪”:羽毛做成的舞具和欢迎的仪式。

本段内容以鸿雁栖落在屋檐下,象征远征的“小子”回到了家,人们手持羽毛的舞具欢歌彩舞的迎接胜利归来的远征人。

《渐》篇虽是讲述的是“离人”的故事,然而通过青年人的远征,妻子在家的守望,揭示了一个道理。夫妻的别离,虽牺牲了小家的利益,但是为了“利御寇”,即为了戍边,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也是应尽的义务。这是用“诗”的体裁与手法,而歌唱了一曲爱国主义篇章。本篇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本篇内容既没有哀怨,也没有缠绵,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情感。

《周易》是诗性思维下的产物,《周易》作者受古诗歌的影响,用诗歌的体裁,诗的语言,增加"吉、凶、吝、咎"等"判词",变论说文章,开论文之先河,论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