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三)(1 / 2)

2汉一降至清对《周易》产生的说法

唐孔颖达撰《周易正义》一书,在卷首有论重卦之人、三代《易》名、卦爻辞谁作等内容。不过这些内容里的说法,是承汉人的说法而已。如孔颖达论卦爻辞谁作中说左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云知周公之德,周公被流言之谤,亦得为忧患也。验此诸说,以为卦辞文王,爻辞周公。马融、陆绩等并同此说,今依而用之。所以言三圣,不数周公这,以父统子业故也。

所以到了宋朝时,对《易》(即《易经》)就是继四圣说。朱熹的《周易本义》卷首里说代名也。《易》,书名。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其辞则文王、周公所系。故系之周。以其简帙重大,故分上下两篇。《经》则伏羲之画,文王、周公之辞也。并孔子所作传十篇。凡十二篇。中间颇为诸儒所乱,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尽合古文。吕氏又更定著为《经》二卷,《传》十卷,乃复孔氏之旧云。

到朱熹不但把《易经》说成是四圣所创作,而且又出现了一种经、传称法。虽然朱熹把认为的那本卦书,即所谓的伏羲之画,文王、周公之辞。并孔子所作传十篇称谓经。也就是把那部卦爻式的《周易》(今本《周易》)和《传》称谓经。可又认为是孔子作的传十篇。这里的经与传的说法出现,是始于朱熹对《易经》一种错误称法,为后世出现的《周易》经传这种不伦不类称法埋下的错种。

清人王夫之这样说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也文王起于数千年之后,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之心得,即卦象而体之,及系之彖辞(指卦辞,笔者注),以发明卦象得失吉凶之所由,周公又即文王之彖,达其变于爻。以研时位之几而精其义。孔子又即文、周、彖、爻之辞,赞其所以然之理,而为,《文言》,与《彖》,《象》之《传》,又以其义例之贯通与其变动者,为《系传》,《说卦》,《杂卦》,使占者以通其殊致。(见《周易》内传发例王夫之著)

王夫之这说法同是前人的说法而已,不过从朱熹始不分青红皂白把《周易》说成是卜筮之书,而王夫之也随之说之。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