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章 第 24 章(1 / 2)

距离十六岁还有近十年的时间。

报恩的问题却近在眼前。

但就算贾瑛不咸鱼,黛玉其实也不准备怂恿贾瑛去辛苦读书,科举做官。

原因很简单:朝堂的风气太差。

这甚至不用收集邸报,只要回忆一下《红楼梦》的剧情就知道。

荣国公府在红楼之中,还是什么鼎盛的家族吗?早就不是了。

贾政只是个恩萌的小官,多年升不上去。

贾赦空有爵位,却全无实职。

贾琏捐个官,同样如此。

宁国公府的没落,一般无二。

他们能依靠的有什么?

无非就是家世人脉,和官官相护的“习俗”罢了。

然而,元春封妃之前,一张帖子,就能让一个四五品的守备忍气吞声。

稍作周旋,就能让被贪弊罚下的官员重谋知府之位。

更别说这知府连帖子都不要,就能乱判人命案了——后来,这样枉顾人命的知府还能做到朝堂顶尖大司马的位置上去。

能说是一个没落家族的人脉很了不起吗?

只能说是朝堂风气就不行啊!

至于“风气不行”的原因,之前黛玉也问清楚了:皇权承继之争。

和贾府的媳妇们争夺管家权导致家风散漫奴仆坐大,没啥本质区别。

《红楼梦》中的盛世倾颓,也本就不单指四大家族。

这样的朝堂上,你不随波逐流,很容易就会凉——比如她那身体健康但没几年好活了的父亲。

随波逐流……滔天的因缘孽障等着呢。

神瑛侍者未必就不知道因缘孽障的事。

保不定转世身无心仕途,本就是一种自保之策?不做就不会错?

想要报恩,只能另想他途。

抱着报恩以及“总要有事做”的想法,黛玉在确认自己不可能再还泪或者针对宝钗之后,就开始筹谋起来。

并不怕耗费心力。

她觉得这样筹谋耗费的心力,多半比不上谈恋爱忽喜忽悲的那种耗费。

但一时半刻的并不能有什么结果。

薛家来的第二天,宝钗带着丫鬟和礼物四处拜访。

黛玉他们没有上学。

薛家来的第三天,王子腾夫人主动带着王伊到了贾家——王子腾从京营指挥使升任9省统制,出京巡边去了,王子腾夫人就没等着薛家主动去拜访。

而且,她们还带来了两个宫中出来的嬷嬷。

给宝钗训练仪态。

在贾母房中的时候,薛家人还没过来,王子腾夫人就已经说起了这件事。

黛玉她们因着王家到访而又没去上学,也坐在一边看。

宝玉听说宝钗是要进宫待选的,又受一打击,很有些坐立不安。

只是他畏惧舅舅,也就顺带畏惧王子腾夫人。不敢言声。

探春则露出了些微的羡慕之情。

对薛家,贾母此时也就当一般客人待。

不同于元春,薛宝钗和王伊这个年纪待选,是冲着“公主郡主侍读”去的,就更进一步,也是过几年冲着太子或太子子女去。

前程还很不好说。

只是因为王夫人传黛玉的流言,贾母稍稍给了薛家一个下马威——明知道薛家是要借住的,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不留,治宴接风的时候也不留。

等人都要待不住了,再开口让留下。

下马威给了,贾母这会儿也要表示一下善意。

她又想给自己的外孙女顺手谋个福利,就主动道,“迎春她们日常上学的院子,地方也算宽敞。如今再收拾出几间屋子来,给薛大姑娘上课也很够了。”

黛玉脸微僵:不,外祖母,我不想学这个!

王伊也一皱眉。

谁知道王子腾夫人不但很满意,她还有后续,“老太太知道,我是没个亲生女儿的。伊丫头合了我的眼缘,她又没了母亲,我就接过来养。我们家过往又不叫女孩儿读书的。虽她自己非要学,我也不知道好坏。且她只一个人,得了老师几句夸奖,怕也浮了心思,不知道天高地厚。”

“如今要去选伴读,总要自己先知道学得好不好。我想着将她送过来住上几日。你们家前面的几位姑奶奶,那都是才德兼备,名声在外的。也好叫她见识一下天高地广。”

贾母听见这样的要求,自然笑呵呵的应下。

陪侍的另外两个没读书的王家女,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脸色,却都略显微妙。

自从王夫人掌权以来,贾家养女儿的风格可就是往王家靠近了……

要不是宝玉闹着要和妹妹一起读书,要不是贾母早前就给元春请了女师……三春能不能读上书,真不好讲。

现在就一个女师,读得到底怎样,也不好讲。

王伊的表情管理更差一点。

万万没想到要被扔到贾家,她的眼睛都瞪圆了。

只能掩饰的低下头去。

恰这时,丫鬟掀开帘子,薛姨妈带着薛宝钗走了进来。

王伊往门口望去,就又被晃了一下神。

心中警钟长鸣。

之前看到林黛玉的时候,王伊就已经喊过苍天不公了——明明病得厉害,一个病人,难道不该发黄唇白,满面憔悴吗?

而且,总觉得她的形象更接近后世说的小白花。那不应该是五官扁平寡淡?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