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4章 就在隔壁(1 / 2)

从店里出来,李舜承还在感慨,说瓯海江的营业员对顾客的态度真好。李建军笑着问:“你刚才是不是想买了?”

李舜承也笑道:“如果你不拉着,我还真的就买了。”想了一下,收了笑容,“你说奇怪不,我原来没想买的,但营业员一说,我就不由自主地要掏钱了。现在,我又一点都没有买的想法了。这不是中了什么迷药吧?”

李建军笑出了声:“这就对了,人家是在营销。”话一出,才想起这个时代还没有这词。

果然,父亲一脸疑惑:“营销?什么营销?”

李建军这时感觉超前的脑袋活得真累,每个超前的名词都要先科普遍,说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吹得很好,让人头脑发热,不知不觉就掏钱买下了。

李舜承连连点头,说就是这个情况,刚才差点就买了,现在才知道这根本就不在自己的购物计划中。

李建军趁机向父亲灌输了一些市场经济的知识。李舜承觉得很新鲜。

以前儿子也给讲过一些,但那时的他认为这些是资本主义的腐败余毒,每次听了都对儿子进行一番批评教育。

自从拿到那两千五百元以后,他发现儿子头脑里的那些奇离古怪的想法才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现在,对于儿子的想法,他都认真听取并分析。

鞋店的这种营销方式,他觉得很不地道,这是一种欺骗行为。

李建军不想一下子给说太多,就转移了话题。他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寻找童年的妻子。

转了几条小巷,都没有看到戴记副食品店。父亲在身旁,他不好意思直接向人打听。父亲带着手表,提醒说时间不早了,要赶回码头,船快要开航了,

李建军不甘心,说还早呢,再转转。

李舜承拗不过儿子,两人找了一家食品店想买点吃的。李建军对于副食品店都会特别关注。

这是一间纵深狭长的门面,房子看起来有些年头。店内的摆设和瓯海街上其它副食品店的格局差不多。门口一个齐腰陈设柜,左右靠墙摆着一排高一点的玻璃门柜子。

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看他们进来,一边招呼,一边倒上两杯冷水递给他们。

李舜承有了刚才鞋店的经验,说自己不渴,没去接。李建军逛了这一天,确实渴了,接过杯子一口气喝光了。

男子大概看出了他们不是本地人,很自然地介绍了几种本地特色点心,说他们肯定没吃中饭。这些点心很好吃,保证他们会喜欢。

李舜承这会儿是真的饿了,问儿子想吃点什么,他是要主动掏钱了。

李建军看到左边柜子里的绿豆糕,一阵激动,问:“这是不是戴记出产的?”

男子笑着用瓯江普通话答道:“是的是的,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能看出他的来历。”

李建军一听,心脏更是猛地撞击了一下,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问:“真的是啊,那你是知道戴记食品店在哪里了?”

前世,他不知道吃过多少这款绿豆糕,正面有两个很扁的“十八”,一眼就认出来了。

听他们的对话,李舜承也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问儿子:“什么戴记食品店?你哪里听来的?”

李建军顾不上回答父亲,急切地问男子:“你是老板吧?你是从戴记进的绿豆糕,告诉我,这店在哪里?”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