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7章 文化(2 / 2)

涉及一排50多间的门面房,有2000多平米,是路边修大卡车的店铺。

涉及养殖户42户,养猪户36户,养肉鸡的4户,养蛋鸡的2户。当然了,都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夫妻养殖场,问题是,现在这些都需要拆迁。

涉及深井两眼,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村集体,浅水井6眼,是几个农户家中的。

项目区内还有156个坟头需要迁移,还有一片林业苗圃地,据说是林业用地。还有一个国营渔场,尽管早就停产多年,但是还有人家的鱼池和办公室。

这些都是需要拆迁或者迁移的。

当时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是,政府以租代征拿到手,告诉群众是租地几十年,和每一个农户签订补偿协议。然后,拆迁进场,随后,办理征地手续后通过合法手段出让给企业。

当然了,拆迁费用和租地费用都由政府承担,但是,需要由企业先行垫付,最后,可以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后,抵顶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项目被开发区申报为省市重点项目,几乎每周都有人来督导工程进度。

当然了,拆迁还没开始,进度当然只能是停留在前期阶段,比如,已完成项目总体设计,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前期工作等。

尽管公司只需要承担每亩3万元的土地综合费用,但是,开始所有的拆迁迁移费用都是需要企业垫付的。

开发区和村民签的是租地协议,每年每亩补1500元,一直补到土地调整为止。但是,其实在第二年,政府通过征用挂牌出让等手续,已经将土地使用权办到了企业名下。但是,政府还要一直按照协议补偿农民。

当时正是盛夏,土地上正长着秋作物,青苗补偿每亩1000元,这个是由企业垫付然后走镇政府财政账户通过村委会发给村民的。

就在征地的前一年,还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

在阳历五月份,小麦即将成熟的季节,县政府在开发区规划了一条道路,由县纪高官负责,要求年底建成通车。

该公路沿线各乡镇负责拆迁补偿,纪高官开过动员会后,涉及的两个乡镇立即行动,动用铲车和钩机就把麦田平整了。政府都是包赔了青苗补偿费的。

不知哪个好事者,将即将收割的麦田被推到后的景象发给省晚报的记者。结果记者来现场采访后,在报纸上公开进行了报道,并且隔空质问当地政府,为什么不能等二十几天收割以后再修路。言之凿凿的指责地方政府浪费农民的血汗钱,无论发放青苗补偿费与否,推倒即将收割的麦子就不对。

这是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想到人家报社记者说的对。

可是,有过基层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由于现在都是个体承包经营,麦子不会统一收割,你等他割完麦子,玉米早就种上了,只要你征地,你就还得对玉米进行青苗补偿。

如果到时候时机选的不对,被推到的玉米可能同样再上一次报纸。

所以,做实际工作和报纸上的那些报道有时候并不是一回事,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报道,其实都一样。

当然了,报道出来后,县政府先是给涉及的乡镇开了个会,统一了思想,开始了补救措施。

在一夜之间,统统把推到的麦子清除,然后钟上玉米,同时,向上级承认了错误,并让两个镇里的副镇长背了个党纪处分。

几天过后,在别的麦子收割的时候,那条曾经准备修的路上,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玉米苗。

在那年秋后,那条路还是开工建设了,青苗补偿费一分都没少补偿,只不过,道路修成比原计划晚了几个月。

这就是政府之间的内耗,都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不过,有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