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_第二篇_第十二章 墨桑线上的惨案(1 / 2)

第十二章墨桑线上的惨案

其实,当麦克那布斯少校看见艾尔通一个人离开维迈拉河的河畔,独自去黑点站寻找铁匠的时候;他潜意识中觉得似乎总不对劲儿,然而,他没有流露出来,只是细心观察了一番周围的环境。看到这里四周都是寂静的原野,并没有危险的信号。当几个小时的黑夜过去之后,太阳又重新在东边冉冉升起。

格里那凡爵士只是担心独自前往的艾尔通,没能带着铁匠回来。没有铁匠的修补,这些牛车就难以修理,无法继续上路,旅程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他心急火燎,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安。

还好,艾尔通此行没有辜负众望,也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当第二天天放亮的时候,他带着一个人成功返回了。这个人说自己是黑点站上专门钉马掌的铁匠。众人看着他虽然身材高大魁梧,但是面目可憎,实在令人看着很不舒服。不过,大家觉得人不可貌相,只要他能把活儿都干好就行了。

“这人真的能干活吗?”约翰孟格尔船长询问艾尔通。

“船长先生,其实我同您一样,对他也是一无所知的,还是让他做了再说说吧!”艾尔通回复道。

这铁匠虽然话不多,但是干起活来却是有条有理,十分熟练地修理了车子,动作非常麻利。细心的少校却看见这铁匠皮肤酱紫,两只手腕的皮肤都被削掉了一圈肉;看起来如同戴着一副镯子。很明显,这些削掉的肉是最近留下来的伤痕。少校关切问他这伤口痛吗?伤得厉害吗?这铁匠却顾着埋头干活,并没有吭声。

在两个小时之后,这个铁匠修好了牛车。

在修补马蹄铁时,铁匠拿出自己带着的马蹄铁,准备为格里那凡爵士马儿的蹄钉上的时候,少校眼比较尖,一眼就看到这马蹄铁呈三叶状,还刻有叶子的轮廓,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蹄铁。少校于是伸手拿出这只马蹄,递给艾尔通看。

“这是黑点站的标志,”艾尔通看着回答道,“这个标记,是为了马儿不小心跑丢之后,不会和其他的马儿混淆,辨清它并且找它回来。”

没多久,这黑点站标记的马蹄铁就安装上了。这个铁匠拿了工钱之后,就迅速离去,在这里一共没说过四句话。

爵士一行人,在半个小时之后,又重新踏上了旅途。在踏过一片长着木本含羞草的平原地区之后,又进入了有许多河水湖水的湖滩地区;旅行者们都听到,在高大的芦苇丛中,河水溪水潺潺的流淌声。踏在这一片湖滩地上,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困难。

善良的海伦夫人请骑马的人轮流坐上她的牛车,以便使每个人都能有休息的机会。玛丽小姐也在一旁,帮助海伦夫人招呼同伴休息。

爵士一行人就这样走过了从克劳兰到霍二桑这一条人烟稀少、尘土飞扬的邮路。接着,他们又踏过了几座山丘,在傍晚的时候,走过玛丽博罗三英里,就在这里扎营过夜。

在12月29日,也就是第二天,这一队旅行者进入了山岭地区。由于山路比较难行走,速度不得不减慢下来。在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大家才慢慢习惯。

在大约十一点钟的时候,这一行人抵达了卡尔斯伯鲁克城。艾尔通的观点,是不浪费时间,绕过这座城市行走;爵士赞同这做法,但巴加内尔的学者好奇心,却非常想参观一下这座重要城镇的风貌。于是,旅伴们就让他一个人去参观,牛车则缓缓前驶。

和平时一样,巴加内尔喜欢把小罗伯特带在身边,两人就这样踏进了这城镇游览。两人看到,这个城镇有一家银行、一个法院、一个教堂、一所学校,还有一座市场。全市有百十来幢,用砖砌成的房屋,模样都是整齐划一,街道平行分布,是典型的英国城镇模式,显得太单调简单、枯燥乏味。

然而,这却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在这里,人人都为了生活、为钱财忙忙碌碌,劳苦奔波。街上没人注意这两个外地人的到来。

在这城中游逛了一个小时之后,巴加内尔和小罗伯特就骑马穿过一片精耕细作的田野,赶上了同伴。

爵士这一行人又继续走过了一片草原,看到这里有很多羊群,也看到一些牧羊人住的棚屋。可以看到,如果继续向前走,就是荒漠地区了。

爵士一行人直走到目前为止,都没见过一个当地的土著人。格里那凡爵士对这现象好生奇怪。但巴加内尔却对他说道,在37°线上,土著人集中生活在墨累河一带的平原,离这里还有二百英里的距离。

“看来,没多久,我们就会到金矿地区了,”巴加内尔对爵士说,“看来,只需要两天的工夫,我们就能成功穿越亚历山大山脉这一富饶的地方。在1852年,当成千上万的淘金者蜂拥而来时候,这些土著人被吓走

了,一路跑到内陆的荒漠地区生活。在傍晚还没到的时候,我们就能走过从海岸到墨累河的那一条铁路。说句实话,我的朋友们,我一直觉得这条铁路非常怪异!”

“巴加内尔,这是为什么呢?”格里那凡爵士询问道。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铁路实在不协调!我知道的,你们英国人一直习惯在海外弄殖民地事业。如你们在新西兰举办万国博览会,还铺设电线,就自以为在澳洲,也应该修建铁路!可在我这个法国人的眼光看来,认为你们英国人的做法,把澳洲原有的一切都破坏完了!”

“你只注重看过去,而不关注于现在。”约翰孟格尔船长说道。

“我承认不关注现在。但当你们的火车头在荒漠地区行驶的时候,隆隆的汽笛声,滚滚的烟雾,不仅破坏了原有大自然的美景,更是吓跑了鸭嘴兽、火鸡等这些动物。现在,土著人也学欧洲人这样,乘坐三点三十分发车的快车,从墨尔本开始,前往肯顿、卡斯尔门、厄秘卡、桑达斯特,英国人和美国人觉得很正常,但其他人看来,实在是怪诞不经!修筑了这一条铁路,原本自然界的诗情画意、美丽风景都一去不复返!”

“什么诗情画意、美丽风景,即使丢弃也无伤大雅,只要人类文明踏入这一荒漠地区就行了!”少校反驳巴加内尔道。

在这聊天工夫间,一声汽笛声忽地响起,把大家的争论打断了。爵士这一行人看到在铁路线不到一英里的地方,一辆从南边驶过来的火车在缓慢行驶着,正好停在牛车的道路和铁路的交叉口处。这一条铁路,是从维多利亚省会城市墨尔本到墨累河的。1828年,司徒特发现了墨累河,这河流起源于澳洲的阿尔卑斯山,流过维多利亚省的北部地区,流入阿德雷德城附近的遭遇湾,最后流入了大海;这墨累河有两条支流:拉克兰河和达令河都流入了这里的河床。这条铁路上,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富饶丰裕的地方,沿途上有很多畜牧站。这一条铁路的存在,使去墨尔本变得十分便利。

现在,这条铁路修建了一共一百零五英里了。从墨尔本到桑达斯特,还有肯顿和卡斯尔这两个大战。从桑达斯特,还要修建到厄秘卡,长度有七十英里的铁路。这厄秘卡是在墨累河上,今年建立的殖民地利物林首府城市。

这37°线在卡斯门的上面几英里的地方,经过这一条铁路线;这铁路线上有一座桥,很有名,叫做康登桥,就架设在这墨累河一条支流——吕顿河的河面。

艾尔通驱赶着牛车,向康登桥的方向奔去;骑马的人也扬起鞭子撵马,想亲眼目睹康登桥的雄伟英姿。

可是走着走着,他们看到许多人向康登桥的方向跑去,而且都是这附近的牧民和居民;还听见人群中有人呼喊着:

“快!快到铁路那方向去!到铁路那一边去!”

爵士一行人想着,这乱哄哄的局面,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可能是发生了严重的惨祸。

格里那凡爵士于是催促马儿快前进,其他旅伴也策马急追。没多久,大家来到了康登桥的边上。原来,是火车脱轨造成的惨祸,只见车厢和火车头的残骸漂浮在桥下的河面上,只有最后一节车厢能侥幸停留在离深渊边沿的一米之处。从残骸来看,这火车上肯定是发生过一次大火,在残骸杂乱的废物堆里,还蹿着火苗;周围都是被烧焦了的枕木,烧成黑乎乎的车轴,严重扭弯曲的铁轨,破损不堪的车厢;放眼而去,最悲惨的是四处是一摊摊血迹、被烧焦了的尸体,旁边是一些残肢断臂。看来,这一场事故中,有多少人被葬送黄泉呀!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