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终回:康熙登基大赦天下,沈沛卿三上万岁山(1 / 2)

大清立国之初,朝中动荡,豪格、阿济格等人相继伏诛,宗人府囚禁几波犯人之后,随着新主康熙皇帝登基,大赦天下,牢中囚犯,多以释放还家。唯有沈沛卿孤身一人,无人保释,依旧扣押牢中,度日如年。

许久不曾有人问津的宗人府大牢,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一个身影快步来到沈沛卿的牢房近前。

“沈娘娘沈娘娘”几声轻声呼唤,唤醒了睡梦中的沈沛卿。

“谁呀”

“我呀,奴才杜勋呀,伺候过您,娘娘忘啦?”

沈沛卿揉揉眼,定睛一看:“杜公公?”

“正是奴才,我那沈娘娘,您可受大罪啦,今天好日子,我带您出去见见太阳。”杜勋道。

“见不见的,我都习惯了。让鳌拜知道,他岂能饶你。”沛卿道。

杜勋道:“这次不一样,是太皇太后要召见您,传谕您入宫。”

沈沛卿坐正身子,又往前探了探问道:“召见我有何用?”

“反正不是为了反清复明的事,只是觉得您十三年牢狱,太不容易,所以召您入宫。”杜勋道。

沈沛卿犹豫了一下,说道:“好,好,我去见太皇太后。”

“好嘞,奴才给你提桶水,您洗洗脸,外面给您预备了轿子。”杜勋安排差役,提了通水,洗漱之后,打开牢房,请出了沈沛卿。

一乘蓝布轿子,缓缓来到宫门前,杜勋掀开轿帘:“沈娘娘,宫里请。”

回到那曾经三进三出的紫禁城,一切好似当初,宫门当值的太监,路过宫人,都不住打量着这位浑身补丁、鹤发娇颜的妇人。

来到慈宁宫,宫里太监一声通禀,沈沛卿缓步入阁。

“民女沈沛卿,拜见太皇太后。”

孝庄太后打量一番,说道:“沈氏你抬起头来。”

沈沛卿抬头仰望,与孝庄太皇太后,相向而视,两人眼神交汇,片刻间兴衰更替,思绪万千,又有惺惺相惜之情。

孝庄太皇太后,乌发高盘、天庭饱满,二眉高挑,两眼炯炯有神,鼻梁直挺,一对瓷实的脸蛋子,包着嘴角。沈沛卿银发闪烁,隐隐还见发髻美人尖,柳眉细长,目若秋水,脸色苍白,身形消瘦。

鲜明的对比,让孝庄心声感慨,说道:“沈氏,老身问你事到今天,你还思明么?”

“思明之心,磐如坚石。”

“你就这么想上煤山上,想看那棵歪脖子槐树,这么怀念崇祯一个亡国之君?”

沈沛卿道:“亡夫神明,兼爱天下,绝非亡国之君,只是亡国之运。”

孝庄道:“本后比你小一岁,你我同年封妃,你在大明为昭妃,我在大清为庄妃,你我又早早守寡。可是是到头来,我为太皇太后,大清坐拥四海;你为阶下之囚,身侧一无所有。若早早认个错,又何苦做这些年的大牢。”

“故国有明,岂是一无所有。”

孝庄听了,点点头道:“在我看来,越不让你思明,你越是思明,老身不难为你,准你去祭拜歪脖子槐树,看看去吧。”

沈沛卿眼中露出一丝惊讶,没想到孝庄答应的如此痛快,反到犹豫了片刻,孝庄说道:“怎么,你信不过老身?”

“民女岂敢猜疑太后,谢太后恩典。”沈沛卿叩首谢恩,离开慈宁宫,便跟着太监去往煤山。真见得:

孝庄乌髻坐銮绢,跪囚鹤发返娇颜。

同年封妃今对视,难忍差别两重天。

尤忆往岁烽烟过,不知今昔是何年?

磨尽裙下遗诏墨,无悔盼来槐树前。

出了慈宁宫,偏巧索尼、鳌拜二人进见太后,与沈沛卿走了个对脸,沈沛卿瞅了一眼鳌拜没有理会,便径直而去。

鳌拜心中一阵诧异,说道:“沈氏莫非是去煤山?”

索尼道:“看来太后动了怜悯之心。”

“正好入宫,问问太后。”

索尼、鳌拜来到宫中,拜见孝庄,鳌拜说道:“奴才方才入宫,见沈氏往煤山而去,想必是太后恩准。”

“这个沈昭妃,还是思明。”

鳌拜道:“此人当年有言,只降北京,不降大清,如此狂悖,太后怎能让她去煤山?”

“她嘴是硬,但降了北京,就是归顺大清,谁人又不思故国?她沈家皆为大明战死,老身敬她一门忠烈,才准她祭祀煤山。”孝庄道。

“太后格局大气,奴才不及。”鳌拜道。

孝庄道:“索尼啊,立刻代拟一道懿旨,沈氏一个半老妇人,孤苦伶仃,看在前朝妃子份上,让朝廷好生安顿吧。”索尼领的旨意,立刻草拟了安抚懿旨。

太监杜勋陪着沈沛卿,用来时的那乘轿子,赶到煤山,下了轿子杜勋道:“沈娘娘,你还认得吧,这就到煤山了,前几日康熙登基,刚改称景山。”

“记得,记得。”

“奴才给您引路。”

沈沛卿问道:“现在几月?”

“三月了。”

“我顺着山上的梨花,就能找到那棵槐树。”

沈沛卿看着三月盛开的梨花,沿着山路,漫步山间。这次已是三登万岁山,穿过梨花树下,一棵老歪脖子槐树,尽显眼前。

“沈娘娘,您可真是好记性,这么多年也没望了。”杜勋道。

这棵老歪脖子槐树,绿郁葱葱,历经百年,尤生新芽,只是树干之上,捆了锁链,令人诧异。

沈沛卿问道:“敢问公公,这棵古槐树上,为何绑着铁锁?”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