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4章 丹书铁券(2 / 2)

江老太君听着大夫人江郑氏的话,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望着眼前的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江郑氏竟已经是铁了心的想要夺回爵位。

“老太君,三弟和三弟妹为候府操持多年,这一份功劳我们长房永远铭记。如今,也是时候让博哥儿试着独挡一面了。”

江老太君不说话,江郑氏却是再接再厉,又道:“老太君,这爵位传于博哥儿之事,若是由三弟亲自递了折子给皇上,才是最好不过的。如此,不仅可让三弟仁义之名人尽皆知,更能够让我们威远候府在京中有个好声名。”

江老太君听着江郑氏侃侃而谈,瞪圆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望着眼前的江郑氏,几乎是要怀疑眼前的长媳是不是换了一个人。

而江郑氏沉静多年,一朝崛起,面对着江老太君说了不少的话,字字有理,句句慷慨激扬,对于江老太君的称呼由“母亲”转变为“老太君”,已然是对江老太君迟迟不肯表态的不满。

话说完了以后,江郑氏肃着脸,静静的坐在那里,手边是丫环送来的茶杯,可是口干舌躁的她,却愣是不去端茶杯。

面对着一脸正气的长媳,江老太君迟迟没有开口说话。她知道江郑氏今日是将积压了十年的心里话给说了出来,绝不是她一句家和万事兴便能够打发得了。

可是,尽管江郑氏的话句句在理,她却是迟迟不能够给予一个肯定或是否定的答复。

当年,皇帝圣旨下来的时候,她的心里也是嘀咕过:是不是应该将爵位传给长房。

可是,那时候博哥儿受了惊吓,病痛不断,身体极是虚弱,能不能平安的长成谁也没有个数。

而如今,十年过去了,威远候之位已经由江正鸥继承,如今江正鸥正值中年,身体康健,好端端的就要将他从候府上拉下来,岂非有些太不近人情了?

孙子,儿子,都是江老太君极亲近的人,让她将自己儿子的爵位拉下来给孙子,她实在是做不出来。

“这,事关重大,日后再议吧!”

面对着江郑氏仿佛不给出一个答复,便不肯离去的姿态,江老太君沉默许久,却只得如此无奈的叹息一声。

“老太君,日后又是何时呢?”

虽然并没有得到江老太君一个肯定的答复,但是江郑氏却是并不着急。

她之所以请了大嫂今日来府上接了媚儿同去参加镇南王妃的赏花宴,而不是如江老太君所说的将女儿送去镇国候府做客,以便于同大嫂一起去参加赏花宴。就是要借着三夫人的怒火,将长房对于爵位之争的态度表现出来。

事实上,老太君这个时候不肯答复,她也并不着急。

至于三房……

这些年来,三夫人江林氏虽然有些越界,但好并不算是太过分。看在三老房当年为江家做出的贡献,她也能够包容了。

“老太君,您应当还记得当年老爷是宁死也没有交出丹书铁券的,威远候府虽然是遭了大难,可是候府的风骨还在,凭着这一点,谁也不能够看轻了我们长房。”哪怕博哥儿是个无用的,却也绝不能够由人看轻了去。

江郑氏这些年来,一直都小心的保存着威远候府的丹书铁券。原本,那也只是一个死物,可是如今却已经是江郑氏唯一能够仪仗的东西了。

当年,她答应过老爷,定要好好将博哥儿抚养成人,要让博哥儿撑起威远候府的一片天。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食言。

否则,她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老爷?

十年过去了,或许,很多人都已经遗忘了府中还有这么一件物件的存在。可是,江老太君却是从来都没有忘记过的。

“芸娘,家和,才能够万事兴。倘若为了这爵位之争,将这候府分散了,只怕是在这京城之中,威远候府更无立足之地了。”

到最后,江老太君还是说出了“家和万事兴”的话来,只可惜江郑氏并非江林氏,她并不能够为江老太君这样的一句话而打发。

“母亲,家和万事兴,您说的没有错。”

江郑氏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缓缓走近江老太君的面前,在距离江老太君仅有一尺之地时,猛地跪在了地上。

“母亲,劝劝三弟和三弟妹,万事以大局为重……。”

在江郑氏的思量之中,她原本是不介意长房的爵位,待三房当家人江正鸥年老退位之时再还回来的。

可是,面对着江老太君的时候,她心里的那一句话终究是没有说出口来。就如她娘家兄弟嫂子劝说的那样,三房毕竟是老太君的幼子,三夫人到底是与老太君同出一个林家。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