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60 章(1 / 2)

……

沈绛坐在书桌后的交椅上,端着汤药小口地嘬着,又支着头,眼睛扫了一遍那位徐大人呈上的皇夫名单。

“你不曾把这也扔回那徐大人的脸上?”

萧尹在旁摇头,“旧日的楼台,金碧辉煌,却也糜烂丛生,一把火把一切都烧干净了,痛快是痛快,只是重砌楼台,却也是在死人堆上搭景观,况且,谁又知道下一座楼台,能够清风明月到几时呢……”

沈绛拿起那名单,一指弹去,“陇右十八姓,山南二十二族,我想就算你那日不曾在太极殿杀了袁史云,他那屁股在宝座上也坐不了几天的。”

萧尹将那名单在他手中抽出,面色发沉得停留在上面几个人名上,若有所思道:“此事荒唐,甚失礼仪,岂有将世家之子列于此间,在朝上供人评头论足之理?何况事关女皇终身大事与朝廷名声,徐冒杨再迂笨,也不会让王必检三言两语牵着鼻子走。”

沈绛抬起头看他,道:“这上头把那些名望世家都攀扯了个遍,也许是想让你得罪的人更多一些,所谓失道者寡助。”

萧尹微微摇头,“挟于小利而失德,竖子何见得广林阁上烟尘没……”

沈绛捏着下巴想了想,“广林阁便是太庙外那供奉魏朝三百年来历代贤臣名将的高楼吗?”

萧尹把那名册扔到案上,“那是洛帝朝贤相何恒教子的话,哼,是我小瞧了他们,徐冒杨是在试探我,他想问我,是否真狂到将这些广林阁上的功臣之后全都不放在眼中?”

“去请周先生过来。”萧尹同门外提声道。

有人便快速地出了院门去了。

沈绛便欲站起身,只是他才将身体前倾,那腰身便似又断了一次般酸痛不已,闷哼了一声,就趴在了案上。

萧尹要去扶他,“小绛。”

沈绛方才一直忍着,怕他又取笑,这会儿终于恼得抬起头,“后来,我都那般求你了,你为何还要……折腾我?”

萧尹看他手还伤着,嘴也肿着,身上又添了不少的青紫颜色,衣衫又单薄,委实可怜,却又说不出的诱人,教人忍不住再想欺负欺负他。

遂低声坏笑道:“你求人的话不对。”

沈绛见他这般笑,立刻又趴了回去。

凌晨时,他着实受不住了,又困又乏,瘫软地如同一团棉一般陷在萧尹怀中,萧尹却还在拨弄自己,只好拿出之前的本事装可怜,蹭蹭萧尹的喉结,颤声同他呢喃,“悦安哥哥,好哥哥……明日吧……”

“你求得我这里又难受起来,谁知道你自己还又挨了过来,所以,你这算什么求人的样子?”萧尹越发不饶他。

沈绛便干脆伏在自己手臂里不起来了,“我不记得有这回事!”

门外正有人通报,“将军,周先生来了。”

萧尹便同沈绛小声道:“药效等一等才起,大约再有半刻便好了。”

“嗯……”

“干净衣衫都在那边架子上,若是不便,等我回来帮你。”

“嗯……”沈绛露出的耳廓红得发烫,又伸出手去推他,“聒噪!”

萧尹笑着起身。

外厅中,周骧见萧尹出来,欠身行礼,“将军。”

萧尹略还了半礼,抬手道:“先生请坐。”

周骧便在下首坐下,道:“将军,既然已经定下女皇登基之期,属下正拟告天下书。”

萧尹道:“此事不急,有一件事还要先劳烦先生。”

“将军请吩咐。”

朴归上前奉茶。

萧尹端起茶盏,道:“昔日广平君邀秦安四君子赴宴,写了一篇名流千古的《关山夜书》。”

那是千年前的旧典故,黎国王子广平君有大才,当日黎国势力突起,如日中天,诸国皆不服,广平君之兄黎国太子燕子器征伐四方,欲一统中洲。

广平君便邀了当时中原最有名望的四人,世称秦安四君子的韶华君、显尊侯梦白若、尹国世子韵陶、朱裳公聚于关山,大论天下,那一篇《关山夜书》更是言辞恳切,谦虚诚挚,令人动容,这是广平君本欲扬其兄燕子器之名望,显于九州之举。

周骧不知他提及此事是为何故,“请将军明示。”

萧尹垂目视杯中茶汤,泛唇一笑,“今日,某也要请先生帮忙,携此润笔之资,请北周郡公江修也写一篇《谢春山夜书》。”

萧尹说着,放下茶盏,自袖中取出一枚玉指环,亲自放到周骧手中。

周骧一惊,“将军,这是……”

“这是我萧家传家之物,当日我在世子尸身上找回,江修曾是世子忘年挚友,在我萧家灭门之时,他却隐世于谢春山中,此番他既然已令徐冒杨出面,便请他不必再躲了,你告诉他,退而居稳,不啻于引颈待戮,求仁不能得仁罢了。”话到最后,冰冷如霜。

周骧手捧指环,“将军,广平君将秦安四君子请到关山,可是将四君子都杀了啊!江郡公定有疑虑。”

秦安四君子傲然自居,不愿为燕子器杨威称颂,更不屑对边蛮之地的黎国俯首,甚至辱骂太子燕子器野蛮无礼不自量力,嘲笑黎国宗庙简薄,血脉荒疏,广平君便在宴后割下了四君子的头颅,挂在中原南北要道必经之地的青泥岭道口,各列四君子罪状其上,南北来往之人,见此可怖景象,皆胆战心惊,尤其是各诸侯国主,再不敢倨傲自持,也不敢再毁辱燕子器。

而那先时那一篇殷殷恳切的书篇,与那四位客人高悬古道之上腐朽的尸容,渐渐变成了史上一桩让人吵了千年都不出结果的公案了。

但此举当时虽恫吓住了世人,却也让广平君留下了千古骂名,待到燕子器一统中原,君临天下之时,便将广平君的头颅也挂在了青泥岭上,但据称是广平君因天下初定,人心未稳,故而出此计策,欲为燕子器博大义之名,甘愿赴死。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