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章 世界之大(2 / 2)

察言观色之下,姜尘心中了然,早已领教过绿裙少女的心直口快的他也不在意,笑道:“那日山中相遇,也是缘分,在下姜尘,不知两位怎么称呼?”

老人道:“老朽厉禹铭,小兄弟若不嫌弃可唤我一声铭伯,这位是我家小姐灵羽。”

两人一番客气过后,自称铭伯的老人问道:“小兄弟,你们镇上是不是住着一户姓宫的人家?”

“姓宫?”

姜尘想了想,扶摇镇姓氏颇多,但这个宫姓确实少有,据他所知,似乎并无此姓,便答:“据我了解,镇上各户人家似乎并无宫姓——”见对面两人神情微变,续宽慰道:“当然了,我们镇子虽小,但镇上乡民我也并非全都认识,可能有宫姓人家,只是我不知晓,如果你们想要确定的话,可以去找里长大人,他肯定知道。”

铭伯追问:“不知这位里长大人家住何处?”

“里长家住桂花巷,不过,听闻县太爷近日将会莅临巡察扶摇镇,里长正为这件事儿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天色已暗,你们此刻登门,怕是很难见到他。”

“若是两位不赶时间,改日我可领你们去到里长家宅。”姜尘心存好奇,多嘴问了一句,“不知两位因何缘故,要在我们镇上寻宫姓人家?”

铭伯自是不会道明,打了个哈哈,“非是不愿与小兄弟道明,而是我们心有苦衷不得说出。”

见此,姜尘也觉方才一问有失礼节,蓦然,又想起对面两人正是外地人士,这些日子所见所闻产生的诸多疑问再度涌上心头,便忍不住问道:“晚辈也有一问,不知可否?”

铭伯一愣,“请说。”

“那日山上突兀呈现诸多异象,前所未见,不知老丈可知缘由?外乡人这些日子一直进入我们镇子,不知是不是和扶摇山有关?为什么你们要来到这里?”说了只一问,姜尘却连连问了好几个问题,言毕方觉不好意思,“抱歉,并非不欢迎你们,只是我们这里穷乡僻壤,以往几乎不见外人,见这些天外乡人蜂拥而至,心中好奇,故才有此一问。”

铭伯微微一笑,不答反问:“小兄弟可信神仙之说?又可知修行一词何解?”

神仙?修行?

姜尘陷入沉思,神仙之说,虚无缥缈,他本是抱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念头去礼佛拜神,但自从那日山中奇遇后,心中不免对神仙的存在有所疑虑。至于所谓的修行,他倒是有从某些古籍中了解过些许,九州物鉴中有言:天地造化,化阴阳,衍万物,力无穷也,凡者图之,掌其力,铸其魂,仙道求索,谓修者也。

不过,这些到底是存于古籍、传说中的只字片语,现实中他并未有过接触,也从未见过所谓的修者,所以对于修行一道,亦是半信半疑。

铭伯悠悠道:“这世上,有一类人有别于凡人,那便是修行之人,修者修习仙道术法,掌握天地之力,可开山、裂海、断江、呼风、唤雨……修者修习仙道法门,是以无所不能,然,天道轮转平衡,世间总有枷锁,修行之人会时时受到天地规则的钳制,而那些突破了枷锁的修行之人,便冠称一声神仙。”

“至于那日山中显化的人,如你所想,便是一位冲破天道枷锁的修行之人,也就是神仙。”

姜尘听得懵懵懂懂,心摇神动,喃喃道:“原来如此,世间竟真有神仙……”

“至于我们这些外地人为何纷至沓来,实则各有各的缘由,但大抵都可称之为求一份仙道机缘,因为扶摇山乃是上古长存的古天地,潜藏着无数天道至宝,而今正巧碰上扶摇开山,我们便过来寻求机缘了。”

一番解释之后,姜尘醍醐灌顶,种种疑惑随之解开,蓦然,他看向一老一少,惊道:“如此一来,那两位也是修行之人吗?抑或是神仙?”

“那是自然。”

一直不曾说话的少女灵羽突然说道,神情略显得意,“神仙暂时谈不上,不过也快了。”

铭伯哈哈一笑,对自家小姐自吹自擂的举动表示无奈,续道:“小兄弟,这个世界,很精彩,如果小兄弟日后能走出这片天地,相信会有另外一番认识。”

随后,铭伯又说了一些外面世界的奇闻趣事,桩桩件件都让姜尘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经他之口,少年也不禁对外界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原来,天下竟不止有大禹一国,中原有六大古国,皆不逊色于大禹,北部更是诸国林立。

原来,那遥远的东海,竟是存在一种长着双翼青面獠牙的奇特飞鱼,世所罕见。

原来,九州西域,竟有一大片荒草不生的沙漠,无白昼,无旭日,亘古不见天日。

原来,书上所言:“千载繁盛朝天歌,请君一观天都城”中的望天都,就在那中原枢纽处,坐望天穹。

少年不禁感慨,居于一隅,生活安逸,也并无不好,但论起世事精彩,终究还是外面的广阔世界要来的精彩。

一番畅谈过后,姜尘瞧见夜色已深,又见两人似乎还没有落脚之处,出于礼节,便邀请两人在家中暂歇一晚,一老一少起初推托拒绝,但寻思着寻人还需少年帮助,而且确实没有落脚之处,便只好在姜尘盛情挽留之下,厚颜留宿一晚。

热门小说推荐

点击榜小说